統計局:發達國家量化寬松讓中國經濟飽受被動升值之痛
2015-09-29 19:29: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周銳)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29日強調,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量化寬松讓中國經濟飽受(人民幣)被動升值之痛。幣值升值使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減弱,是中國出口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王保安29日撰文表示,除了內生主動調整的因素,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深度調整的巨大沖擊。 在王保安看來,世界經濟的調整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首先表現在出口增速明顯回落上。他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總體上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各國都在保護自己有限的國內市場,尤其是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明顯增多。 王保安透露,受此影響,近年來中國出口壓力不斷加大,出口增速明顯回落。2011-2014年,按人民幣計價,中國出口額年均增長7.7%,增速比2002-2008年期間低16.5個百分點。今年1-8月份,出口額同比下降1.6%。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也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王保安指出,截至今年8月份,工業品價格同比連續42個月下降,并且降幅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工業品價格持續下降,盡管有傳統領域產能過剩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 他透露,2012-2014年,中國進口商品價格指數年均下降2%左右,今年1—8月份下降11.3%。初步估算,目前PPI降幅中三分之一左右是由于進口價格下跌導致的。相比進口價格的大幅下滑,出口價格下降幅度相對較小。1—8月份,中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下降1.4%。由此可見,中國沒有輸出通縮,而是被輸入通縮。 主要發達國家普遍實行量化寬松也讓中國經濟飽受被動升值之痛。王保安表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連續推出多輪量化寬松政策,日本、歐洲步其后塵,推出強度更大的量寬,使得人民幣對這些國家的貨幣被動升值。 此外,今年以來,美元退出量化寬松,加息預期升溫,大量資本從發展中國家外逃,受此影響,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貨幣大幅貶值,也使得人民幣對這些國家貨幣處在升值狀態。 王保安透露,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測算,2014年1月份至今年8月份,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累計升值10.5%,實際有效匯率累計升值10.6%,對歐元升值17.3%,對日元升值9.6%。幣值升值使中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減弱,是中國出口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他強調,8月中旬人民幣匯率貶值4%左右,這主要是為了推動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主動矯正人民幣中間價與匯率的偏離程度,一定程度上釋放外部帶來的貶值壓力。從中長期看,由于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中國仍是穩定國際金融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完) |
相關閱讀:
- [ 09-29]省統計局開展“三嚴三實”專題學習研討
- [ 09-25]福建省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福建調查總隊舉辦統計開放日活動
- [ 09-24]廈門任免一批干部 張志紅任廈門市統計局局長
- [ 09-22]統計局:8月份房價環漲城市個數增加
- [ 09-14]統計局:1月至8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3.5%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