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日,有古董收藏者向中國之聲反映稱,他們疑似遭遇了所謂拍賣公司的騙局,一些所謂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先以極高的價格來評估收藏者的藏品,然后以拍賣或者“私下交易”的方式與收藏者簽訂合同,在成交之前以各種名義比如說“保證金”、“服務費”等收取費用,事后又百般推諉,既不交易也不退還前期費用,賣家只能吃“啞巴虧”。 袁先生手中有一張存了十多年的99版100元錯版幣,今年他將其掛在網上轉賣,上海君御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的業務員聯系到了他,聲稱有買家看中了袁先生的錯版幣,并且估價可能達到100萬。該業務員邀請袁先生帶著藏品來到上海公司總部對這張錯版幣進行進一步的鑒定評估。然而在臨交易前,袁先生才被告知需要提前按照拍賣價格的一定比例,交一筆“保證金”:“他就說我的這個錢有買家客戶看中了,人家打了30%保證金到我們公司了,讓我先交1萬塊錢的保證金。后來一直騙我們,他說7天、半個月錢一定會到賬。后來一拖再拖,拖到合同快要到期了,一直和我們聯系的經理就不見面了,公司說他們把這個人開除了。” 袁先生表示,繳納所謂保證金或者服務費之后,上海君御公司告訴他,買家經過重新鑒定,認為他的錯版幣不值那么多錢,因此無法交易,而公司此前收取的各種費用也就無法退回。江西的金先生也遭遇了相同的經歷,事出同樣因為一張“錯版幣”。 金先生有一張錯版幣,在君御的網上發布后,上海君御說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拍賣,要提前交拍賣費;一種是私下交易,事成之后交服務費。金先生把圖片發過去了一個月后,對方說已經幫我找到了買家,要我帶實物過去。帶過去以后,君御聲稱買家已經付了30%的訂金到公司的賬戶上,7天以后余款全部打到公司賬戶。但是簽訂合同7天以后,又讓金先生交1.6萬的證書費。 記者:“證書費是什么意思?工本費嗎?” 金先生:“不是,他說要做證書啊,我也不知道那是什么證書。” 事后感覺情況蹊蹺的金先生,在網絡搜索了有關錯版幣的新聞,才感覺自己似乎是上當受騙了。包括金先生在內的十幾位爆料者,都表示他們的錯版幣或者其他收藏品,雖然開始鑒定的時候都說是真品,并且公司聘請的所謂專家都給出了很高的評估價,但是最終沒有一件賣出去的。金先生說,這個公司“就是騙服務費的”,在交了所謂證書費以后,還要交“通關費”必須要過案件,等等一大堆費用。 陜西運城的賣家靳先生表示,君御公司業務員梅智星在雙方簽訂合同之后,還告知其要繳納通關費等其他費用。 君御公司業務員梅智星:哪天讓李總這邊安排一下,把東西拿過來讓買家看一下好吧,看完之后還要過關啊。 靳先生:“是不是還有過關費?這個錢誰掏?” 君御公司業務員梅智星:“你掏啊!” 靳先生:“合同上是這么寫的嗎?” 君御公司業務員梅智星:“合同上沒寫啊。” 等不下去的諸多賣家,多次前往君御公司討說法。在多段賣家提供的錄音中,該公司的業務人員屢次保證絕對會馬上兌現交易。 賣家:“這個月在干什么啊?你剛才說10天之內,肯定能拿到錢是吧?” 君御業務員:“剛才我說很清楚了,10天之內。” 賣家:“錢就能拿到是吧?” 君御業務員:“對。” 然而藏家們沒有等來一夜致富的消息。等來的不是藏品流拍的消息就是買家因為各種原因取消交易的消息,而他們連最初的“服務費”或者“保證金”也要不回來了。有些賣家懷疑,這些所謂的買家就是公司憑空編造的。一些憤怒的賣家選擇在上海當地公安部門報案,但是被告知不屬于詐騙犯罪不予受理。而有一些賣家則選擇走司法途徑準備起訴。但是律師表示,依據雙方簽訂的合同,賣家勝訴的可能性不大,只能吃“啞巴虧”。那么,包括上海君御公司在內的一些藝術品公司的此種做法,又該如何定性?多位業內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經營方式在藏品拍賣行業很普遍,凡是“高價評估”然后事前收取費用的交易,都值得高度警惕。中古陶(北京)拍賣行公司企劃部負責人余亞平披露,所謂的藝術品公司,或者文化公司、文化傳媒公司,凡是公司名字里面沒有帶拍賣二個字的,都不算國家正式認可的拍賣公司,絕對沒有任何拍賣資質和拍賣權利。拍賣之前一般來說不收取任何費用,凡是拍賣之前說收取費用的,也可以99%認定為是騙子公司。(記者王逸群) |
相關閱讀:
- [ 10-03]餓了么被曝有店鋪無營業證 高價龍蝦出自油膩小作坊
- [ 09-11]蘋果新品亮相:黃牛炒高價 “果粉”不買賬
- [ 09-11]高價輔導班市場火爆 多條灰色利益鏈攪渾教育市場
- [ 09-10]北京土地市場高價地頻出 10天4宅地成交近187億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