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里? 剛剛結束訪美的習近平主席再一次向世界傳遞了他對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堅定信心。習主席在啟程訪美前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指出,中國經濟運行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中國經濟增速仍然在世界前列。“風物長宜放眼量”,分析中國經濟要看這艘大船方向是否正確,動力是否強勁,潛力是否充沛。 發展方向明確,中國經濟基本面沒有變 “數據勝于雄辯”。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7%,在世界總體經濟形勢復雜多變的環境下,實屬來之不易。橫向比較來看,二季度,美國GDP增長2.3%,英國增長2.6%,韓國增長2.2%;一季度,歐元區增長1.0%,日本下降0.9%。再看發展中經濟體,一季度,印度增長7.5%,南非增長2.1%,俄羅斯下降2.2%,巴西下降1.6%。縱向來看,一季度7%的增長速度,完全符合預期目標,在新常態下,“7%”左右的增長速度完全處于“合理區間”。盡管這一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但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增速換擋的客觀實際,也符合典型經濟體的一般規律。正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不能簡單看速度,關鍵要看條件,現在整個發展環境較之以前已發生很大變化,實現7%比過去10%的難度要大很多。 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在分析解讀上半年經濟數據時說,中國經濟運行呈現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市場廣闊,回旋余地巨大,韌性強。基本面、政策效應、體制機制、區域協同、發展信心將繼續“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在《經濟日報》撰文指出,30多年來,中國經濟在曲曲折折的起伏波動中乘風破浪,快速發展,經濟總量增長了100多倍,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也從低收入國家進入到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唱衰中國經濟的預言屢屢落空。更引人矚目、發人深省的是,在此期間,日本經歷了經濟停滯的二十年,非洲和拉美經歷了發展失落的二十年,東歐和前蘇聯經濟體經歷了失去的十年。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也在經歷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增長的黃金時期后,從七十年代起,陷入了危機不斷、增長乏力的困境。特別是2008年嚴重的金融危機之后,經濟持續低迷,繁榮遙遙無期,前景日趨暗淡。正反兩個方面的鮮明對照,使中國道路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與日俱增。 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增強全社會的發展動力。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今年以來,習近平先后八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已經推出了70多個重點改革方案,確定了100多項重點改革,還要繼續出臺一批重大經濟改革舉措。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國務院相繼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全面取消和劃轉了所有非行政審批項目,放寬了投資準入領域,擴大了市場主體自主生產和經營的空間,激發了市場活力。日前,中央關于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方案出臺,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也將繼續深化,全面深化改革的紅利,未來將逐漸顯現。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蕩中國大地。去年以來,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措施。不久前,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這將引燃更多的“發動機”,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的新動力。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的不斷推進,社會感受最直接的就是媒體上報道的創客新人新故事多了,對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比上年同期增長近20%,注冊資本(金)12萬億元,增長43%,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萬多戶。 中國經濟發展空間仍然十分巨大 習近平指出,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持續推進,居民儲蓄率高,消費潛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奮,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和潛力都很大,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也有條件。 經濟學家林毅夫是有名的中國經濟“樂觀派”。 2015年3月6日全國政協的首場記者會上,林毅夫再次重申自己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并沒有調整:中國還有20年左右8%增長的潛力。“增長潛力”和實際增長是有差別的,它是指中國經濟的潛在發展空間和容量。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的后發優勢明顯,發展勢頭強勁,轉型升級可期,投資后勁十足,消費潛力巨大以及外來的經濟壓力等都會為中國經濟增長增添動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無論是從供給方面看,還是從需求方面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的發展空間都還十分巨大。首先中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蘊藏著產業發展的新機遇;其次是推進高質量的城鎮化,將創造巨大的投資需求;此外,推動區域經濟均衡化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將帶來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并蘊含著巨大的消費需求。 李偉說,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不懈地創造公平、透明、規范、有序、法治的市場競爭環境,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就一定能把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強勁的增長動力轉變成強大的現實生產力,引領新常態,推動我國經濟發展邁向更高階段。(中國經濟網記者鄭漢星) |
相關閱讀:
- [10-04] 【國慶特供】習近平談“四個全面”
- [10-04] 秦川:習近平訪美,被忽視的成果同樣精彩
- [10-05] 國內 習近平訪美:互利共贏合作惠及中美和世界 | 劉云山將出訪朝鮮
- [10-05] 習近平訪美系列活動成果評述:中美邁向新型大國關系時代
- [10-05] 美國僑界盛贊習近平主席美國行
- [10-05] 感受熱議習近平訪美,品咂中美關系之深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