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舉辦座談會,祝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新社記者 韓海丹 攝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電 (記者張素)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近日已成為中國備受矚目的新聞人物。在中國科技界人士看來,屠呦呦和她的成就帶來三重啟示。 第一重啟示,科研目標應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 8日在北京舉行的“科技界祝賀屠呦呦榮獲諾貝爾醫學獎座談會”上,屠呦呦回顧了發現并提取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的過程。這項源于在戰場上防治瘧疾的研究成果,時至今日仍在拯救患者生命。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侯建國由此指出,科學研究的選題要面向國家和社會的重大需求,才能更加彰顯研究意義。 “我們科研的方向、目標到底是什么?尤其我們做臨床醫學研究的,應該更多地把目標轉向需求,轉向解決臨床實際難點問題,提高治愈率,減少死亡率,做好保健工作。”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持有相同觀點。 記者注意到,中國科學院新的辦院方針包括“三個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正在進行的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中,通過科研院所分類、人才評價分類等多舉措,將科研與需求緊密相連。 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說,針對國家重大需求的應用研究課題與基礎研究不同,不能用發表論文或影響因子引用率作為評價標準。但他也提醒不應因為此次諾獎頒給應用研究就忽視了基礎研究,“中國需要強大的基礎研究,這既是培養人才的機制,也是中國可以持續發展的基礎”。 第二重啟示,科研精神需“坐得住冷板凳”。 侯建國說,凡是重大的科學研究都是艱辛的,重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科學家在長期研究中艱苦努力。如其所言,諾貝爾獎也大多頒發給那些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科研成果。 從屠呦呦的講述里,記者歸納出一組數字。她收集匯總出2000多個治瘧方藥,然后精選出640個。1971年提取到191號(即191次實驗)藥物樣品時,終于顯示出100%的抑制率。她曾在60天內對30例瘧疾患者做臨床觀察,也曾自己以身試毒。 “科學家親身試藥,具有極大的犧牲精神。”施一公感慨,盡管今時今日在科技管理模式、經費分配、科技評價標準等方面與彼時不同,但科研工作者應是一脈相承,“坐得住冷板凳,克服浮躁,長期努力創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說,“鼓勵一個科學家一生就做好一件事情的精神”。他還強調科學研究的靈魂在于原創性,“不光是看重成果,還要有對原創性思想敏銳的發現力”。 第三重啟示,科研過程中既發揮科學家個體的作用,也要提倡協同研究的合作氛圍。 正如屠呦呦面對媒體時總會談到“這是中國全體科學家的榮譽,說明中國科學家被國際社會進一步認可”,青蒿素的研制團隊成員包括中國7個省市、60多家科研機構、超過500名的科研人員。 張伯禮坦言,團隊協作是這項工作成功的有力保證,需要學習聯合攻關、協同創新的經驗,集體科技攻關的模式依然適用于現在。 施一公說,接力棒已從中國老一輩科技工作者傳到年輕一代。屠呦呦亦對此寄予希望,她說,“我希望這個諾貝爾獎成為一個新的激勵機制,把年輕人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為世界和中國做出更多事情”。(完) |
相關閱讀:
- [ 10-09]爭論非壞事,然切莫過度消費屠呦呦
- [ 10-09]社會討論實際上讓屠呦呦獲諾獎更有價值
- [ 10-09]全國婦聯祝賀屠呦呦獲諾貝爾科學獎
- [ 10-09]怎么看屠呦呦獲諾獎
- [ 10-09]屠呦呦獲獎后首次公開露面:當年以身試藥不止自己 | 中央百億元支持公立醫院改革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