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福州10月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陳弘毅王成)沂蒙山景區山頂大石頭被人涂上紅漆,網友呼吁涂寫者回來“洗山”;高速應急車道被堵死,最終導致司機不幸殞命、孕婦流產;游客腳踩烈士銅像頭頂拍照,輿論一片譴責之聲……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洶涌的客流也帶來了不文明旅游行為的集中爆發。 有關專家認為,治理出行和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除了加強勸導,公示“黑名單”等軟性懲戒舉措外,更要強化法律的“硬手段”,讓文明出行、文明旅游入腦入心。 噴漆刻字“咸豬手”何時休? 10月2日,微博用戶“沂蒙山主景區云蒙”發布微博,配圖顯示在山東省沂蒙山景區,多處石頭被發現有人用紅色油漆噴涂上了“蔣學健”字樣,紅色大字占據了大半個石面,十分刺眼。網友紛紛轉發微博:“蔣學健,寧東君,蒙山喊你來洗山。”譴責這一不文明行為。 同樣是國慶假期,有記者在居庸關長城發現,仍然有往長城磚上刻字留名的游客,他們留下的名字深深地嵌進了城磚,痕跡難以去除;而此前故宮博物院御花園有一口文物銅缸被游客在上面劃刻心形圖案“秀恩愛”。 除了伸向文物古跡和景區公物的“咸豬手”屢禁不止外,國慶期間媒體還曝光了云南大理某古鎮游客觀賞完表演,現場垃圾遍地;市民爬上南京明孝陵600余年歷史的石獸上拍照等不文明行為。 在譴責之余,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等專家指出,旅游是展現一國國民素質的有效方式,相關部門要積極作為,有效干預。 面對伸向文物的“咸豬手”,現有的處罰規定顯得“綿軟無力”。根據相關法規,對故意污損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損毀公共雕塑,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行為,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如此懲戒舉措,如何讓人心生敬畏?應用“黑名單”公示、視損失情況按比例支付賠償金等形成合力,讓不文明行為“不敢為”。 “生命通道”為何屢屢被占用? 黃金周中,伴隨私家車的普及和自駕游的興起,與文明駕駛相悖的行為已經屢見不鮮,“堵途”中的文明出行話題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10月1日上午,浙江甬臺溫高速溫州方向,一輛廂式小貨車與前車追尾,一名駕駛員被卡在駕駛室內。由于國慶節期間道路擁堵嚴重,不少私家車駛上了高速公路的應急車道,救援人員通行困難,錯過了最佳救援時間,駕駛員傷勢過重遇難。4日,福建龍巖高速路段大堵車,應急車道被占用,一名臨產孕婦被堵在車流中無法動彈,只得求助警車開道,然而最終孩子還是未能保住。 按照有關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行駛時,非緊急情況不得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所謂“緊急情況”指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或者故障確需停車等待救援時,可在應急車道內臨時停放;或供特種車輛在執行緊急任務時使用。 然而,記者黃金周期間在一些高速路段發現,一旦遭遇堵車,總是有不少司機存有僥幸心理,借生命通道“抄近路”。按照規定,駕駛機動車違反規定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違法占用應急車道行駛或停車的,將處200元罰款并記6分。 據統計,黃金周長假期間,全國查處高速路占用應急車道行為6萬余起。有網友不由感嘆“汽車時代已經到來,汽車文明為時尚遠”。當您出游手握方向盤時,就應把文明出行落實到每一秒;有關部門也應通過加強監控抓拍,有違必查,讓司機的心中永遠繃著“文明行車”之弦。 旅游中的“敬畏之心”何在? 5日,杭州“大江東網”論壇上流傳的一張圖片上,三名年輕男子在蕭山瓜瀝人民衛士廣場腳踩消防烈士銅像頭頂拍照,照片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很快成為微博熱點話題。 踩在威武的英雄銅像頭頂照相,并沒有讓留影者形象變得高大,反而讓他們素質的低下暴露無遺。有網友發問:拍照者不為自己不文明的“瀟灑”感到慚愧嗎?不為自己不文明的行為傷害消防英雄的戰友、親人而感到自責和內疚嗎? 涉事游客雖然在6日來到英雄銅像前鞠躬致歉,但對不文明旅游現象的討論并未因此終結。 或許,這些只是不文明旅游的個別案例,但是在信息能夠病毒式傳播的當下,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卻被幾何式放大。如今,越來越多的國人走出家門甚至國門,節假日出行已經成為常態,如何讓日漸繁榮的旅游市場少一些低俗、多一些文明;少一些無知,多一些人文關懷? 有專家認為,在痛斥種種不文明旅游行為的同時,更應該關照游客與旅游景點之間的文化認同。在烈士陵園、革命紀念館等歷史文化景點注意穿著和言談舉止,在少數民族地區入鄉隨俗,尊重當地的文化風俗,只有心中持著起碼的敬意,才能真正體會到景點的文化意蘊。 |
相關閱讀:
- [ 10-09]黃金周零售和餐飲消費首超萬億元 同比增長11%
- [ 10-09]青運會、自貿區助力福州黃金周
- [ 10-09]國慶黃金周餐飲市場回暖
- [ 10-09]福州黃金周共接待游客219.63萬人次
- [ 10-09]國慶黃金周龍巖市旅游吸金19億元 比增22.46%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