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的聲音穿透歷史,向未來宣告”
2015-10-11 17:57:0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唐麗萍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馬克思的聲音穿透歷史,向未來宣告” ——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分論壇現場直擊 “內容太豐盛了!我每場都想聽。”10月10日下午,面對著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八場分論壇的布告牌,專程從中國人民大學趕來旁聽的博士生謝景海陷入了選擇困難。 來自20多個國家的中外學者,帶來了精心準備的話題。從馬克思主義的起源、發展到文本研究,從中國道路、話語體系到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從世界文明走向、經濟全球化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精彩觀點不時回蕩在每個會場,并伴隨著熱烈的討論與交鋒。 晚六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年教師高寧帶著滿滿的收獲走出會場:“我聽見了馬克思的聲音穿透歷史,向未來宣告。” “中國理論使馬克思主義煥發生機,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凸顯” 在每個分論壇的發言中,“中國”都是高頻詞。“中國道路深刻改變了當代中國面貌,中國理論使馬克思主義煥發生機,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日益凸顯。”這是許多學者的共同認識。 中國的發展不僅聚焦著世界的目光,更吸引著思想的碰撞。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成為討論焦點。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原主任嚴書翰用三個“一”和一個“三”概括其邏輯框架:三個“一”,即一條主線: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個總體布局:四個全面總體布局。一個“三”,就是貫穿于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全過程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 “要加強中國道路的哲學自覺。中國道路所蘊含的哲學智慧就是實踐理性。”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豐子義觀點鮮明:中國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我們應進一步向世界揭示中國道路的哲學理念,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增強對中國道路的認同。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佘雙好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系列重要表述,描述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信念,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潤了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基因,增強了我們走好中國道路的自覺與自信。 俄羅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舍甫琴科的觀點在國外學者中頗具代表性。她認為,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指南,為人類未來實踐展示了光明的方向,而汲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更有利于推動世界文明發展。 |
相關閱讀:
- [ 10-11]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 [ 10-10]首屆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 [ 10-10]“馬克思主義把人類共同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 [ 10-10]“馬克思主義把人類共同命運緊緊連在一起”
- [ 10-08]北大馬克思主義教育散記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