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交代個背景。抗美援朝期間,先后約有240萬志愿軍指戰(zhàn)員赴朝參戰(zhàn),70多萬民工民兵赴朝支前,近20萬先烈英勇犧牲。戰(zhàn)爭勝利后,志愿軍成立了“墓地注冊委員會”“陵建委員會”負責查找、接收志愿軍遺骸并修建烈士陵園,朝鮮各地烈士陵園共安葬志愿軍烈士約10.5萬人。2011年以來,中朝雙方聯合開展勘查測量工作,摸清在朝志愿軍烈士紀念設施的基本情況,實施修繕。安州和開城志愿軍烈士陵園作為首批修繕工程,于2014年開工。 縱觀世界,不忘先烈是國際社會通行做法。 “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績萬世長存”——到莫斯科紅場的人都對克里姆林宮外無名烈士墓這句銘文印象深刻。每逢有重大紀念活動,到無名烈士墓舉行隆重的獻花、祭掃儀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西歐,從諾曼底到盧森堡到柏林,二戰(zhàn)戰(zhàn)場留下了諸多美軍、蘇軍公墓,修葺、打理得整潔、有序。美國設有戰(zhàn)爭紀念設施委員會專門管理海外軍人公墓的管理、運行。在比利時阿登高原,筆者曾在紀念二戰(zhàn)阿登戰(zhàn)役的歷史中心看到,前往參觀的美國人僅次于當地人。 圍繞抗美援朝,這些年有少量雜音在互聯網上出現,試圖誤導、蒙蔽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們。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到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憑吊加祭掃,就是向世人宣示什么是正確的歷史觀,什么是主流價值觀。 抗美援朝的歷史功績早有定論,不容被抹黑、玷污。習近平主席就曾說過:“偉大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是保衛(wèi)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zhàn)。”抗美援朝是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聲吶喊,其所激發(fā)的中華民族的自尊、自信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偉大動力,值得永遠弘揚光大。 國際上,不少有良知的戰(zhàn)略家正面、客觀評價抗美援朝的歷史價值,尤其是對中國發(fā)展和世界格局重塑的重大意義。英國牛津大學大戰(zhàn)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也說過:“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而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于一九五零年十一月在朝鮮戰(zhàn)場上穩(wěn)執(zhí)牛耳,此后的世界進程就一定不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