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星期日,成千上萬的安卡拉市民自發來到爆炸地點,悼念死去的95名同胞。一些憤怒的示威者高喊“埃爾多安是殺人犯”“執政黨下臺”以及“政府必須做出解釋”。“土耳其應該為自己的未來擔憂”,CNN11日評論說,此次襲擊可能不會像“9·11”襲擊團結美國那樣團結土耳其,而會讓這個國家陷入分裂:支持埃爾多安的和反對現政府的。 “土耳其是中東下一個失敗國家嗎?”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1日打出了這樣的標題。文章稱,西方領導人公開稱贊土耳其是“偉大的伊斯蘭民主國家”,但過去一周,華盛頓和莫斯科公開羞辱了埃爾多安:五角大樓宣布向庫爾德武裝提供裝備打擊IS,俄戰機則兩次“借道”土耳其領空空襲IS據點。埃爾多安遭受的不僅是外交政策的失敗,還有“友國的背叛”,“10日的恐怖爆炸可能是這個一戰后崛起的國家衰落的標志”。 《紐約時報》11日列出土耳其面臨的不穩定因素:與庫爾德武裝有關的暴力沖突;經濟不確定性;從敘利亞不斷涌入的難民。《今日阿曼》評論說,土耳其一度是世界的關注點,國際事務的好伙伴,其經濟、政治及社會改革不斷驗證著西方的看法。如今這種趨勢戛然而止,它與世界議程漸行漸遠,不再與西方模式相關,東方國家也沒人效仿。 曾著有《土耳其的崛起》的美國中東問題專家恰阿普塔伊11日在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撰文稱,土耳其之前也經歷過政治和經濟動蕩,比如上世紀70年代左翼和右翼武裝分子的斗爭造成數千人死亡,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嚴重的通脹和庫爾德武裝叛亂。不過,土耳其都挺了過來,“以史為鑒,似乎土耳其這次也能挺得住;但這次真的有些不同”。 “在土耳其民間,大奧斯曼帝國舊夢的痕跡仍然很深”,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朱威烈對《環球時報》說,畢竟奧斯曼是人類歷史上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帝國。在“阿拉伯之春”后,土耳其很想成為中東伊斯蘭國家的領袖,它與北約站在一起積極參與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就有這種考慮。“但庫爾德問題的存在將始終是土耳其的一個硬傷,安卡拉恐怖襲擊為土耳其的大國雄心敲響了警鐘。” 【環球時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韓曉明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辛斌 柳玉鵬】 |
相關閱讀:
- [ 10-11]土耳其首都連環爆炸至少86死186傷 潘基文稱之為恐襲
- [ 07-21]土耳其恐襲事件一名嫌犯身份確定 或與IS有關
- [ 03-31]土耳其40多個省市突然電力中斷 不排除恐襲可能
- [ 07-23]“邊境恐襲”引發反政府抗議浪潮 土耳其已逮捕百人
- [ 10-11]土耳其數千民眾游行 抗議首都致命爆炸
- [ 10-11]土耳其爆炸已致86人死 尚未有中國公民傷亡報告
- [ 10-11]土耳其首都連環爆炸至少86死186傷 潘基文稱之為恐襲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