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2015年1月23日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東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講話。(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新華網北京10月12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日本多家媒體11日報道,一名50多歲的日本女性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在上海被捕,至此今年已有4名日本間諜嫌疑人遭到中方逮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此前證實,中方有關部門依法逮捕了兩名在華從事間諜活動的日本籍嫌疑人。對于日媒提到的另外兩名間諜嫌疑人,中方尚未確認。 雖然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公開否認向中國派遣間諜,日本媒體也聲稱,類似情況“實屬罕見”,但實際上,中國一直是日本情報收集的重點對象。多年來,日本為謀求成為情報大國,逐步建立一個龐大的情報機構群,而首相安倍晉三在上臺后更加注重情報工作,著力培養諜報活動專家,從而提升對外諜報能力。 【四人相繼被捕】 上月底,日本一些媒體最先曝出兩名日本間諜嫌疑人在中國被捕的消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9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方有關部門依法逮捕兩名在華從事間諜活動的日本籍嫌疑人,有關情況已向日方進行了通報。 資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發言。(圖片來源:新華社) 根據日本媒體的報道,這兩名日本男子可能是受日本公安調查廳委托在華收集情報,于今年5月先后在遼寧省的中朝邊境和浙江省的軍事設施附近被捕。 精通情報活動的日本專家稱,公安調查廳“日常性地會通過民間人士在海外收集情報”。軍事評論員黑井文太郎對共同社表示:“公安調查廳以前就采取與往來外國的商務人士等走得很近并聽取情報的手法。” 日本外務省國際情報局前局長孫崎享則分析道:“這應該是日常性地由民間人士進行的情報收集活動。” 在這一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之時,日本《朝日新聞》11日再次曝料稱,一名50多歲的日本女性6月在上海被警方逮捕,存在從事間諜活動的嫌疑。 此外,還有一名60多歲的北海道男性6月在北京被逮捕,據稱受日本公安調查廳委托收集關于中國政治形勢的情報。 共同社報道,這4名間諜嫌疑人已被拘捕較長時間,日本政府正在加緊收集情報以尋求他們獲釋。 【謀求情報大國】 據新華國際客戶端了解,雖然日本高官近日公開否認向中國派遣間諜,但事實上,中國一直是日本情報工作的重點對象,相關情報收集工作從未停止。 二戰后,日本在情報工作上開始逐漸脫離對美國的依賴,建立起一套相對獨立的情報體系和機構。許多日本政客和學者提出,如果日本要變成所謂“正常國家”,作為國家耳目、尖兵和參謀的情報系統至關重要。 經過多年發展,如今日本已經擁有一個龐大的情報機構群,最近媒體報道中頻繁提到的公安調查廳,其實只是日本整個情報系統的一支,隸屬于法務省。除此之外,日本政府(內閣情報調查室)、外務省(外務省國際情報局)、防衛省(情報本部)和通商產業省均設有各自的情報機構,民間也有一定規模的商社情報網。 在日本情報系統中,各個機構既各司其職,又互有合作,其中內閣情報調查室直屬內閣官房長官領導,通過官房長官定期向首相提供情報;公安調查廳具有對外情報和反間諜的職能;防衛省情報本部主要負責軍事情報;通商產業省則是日本經濟情報網的核心,重點搜集經濟科技情報。 資料:2003年11月29日,載有兩顆間諜衛星的H2A火箭從日本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升空。這枚運載火箭在發射升空后不久出現故障,地面控制人員立即引爆了這枚火箭。(圖片來源:新華/路透) 雖然情報機構龐雜,但日本《東京新聞》2013年報道,日本情報工作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防止本國情報泄露的反間諜工作,這在日本是由“公安警察”承擔的;另一種則是主動獲得外國情報的“對外諜報”工作,這主要是由外交人員承擔的。 |
相關閱讀:
- [ 08-02]“小伙伴”分親疏 美與其他盟友共享日本情報
- [ 01-15]日本情報局前局長:日美應重回“安保條約”框架
- [ 12-13]日本情報衛星升空(圖)
- [ 12-12]組圖:日本情報收集衛星“雷達三號”發射升空
- [ 09-23]快訊:日本情報收集衛星在鹿兒島發射升空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