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現跨區域產業化 今年7月21日,蘇州警方遠赴廣西搗毀一個網絡詐騙窩點,抓獲6名冒充QQ好友實施詐騙的犯罪嫌疑人。 據嫌疑人交代,所有作案工具包括盜號軟件、網絡代理軟件等均在當地購買,騙到錢后,直接聯系當地專業取款團隊協助取款。 方謙告訴記者,這樣的案例并非特例,從提供作案工具、雇傭人員犯罪到職業取款洗錢,很多網絡犯罪已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一些地區甚至形成了數量眾多的犯罪集群。 與產業化同樣顯著的是網絡犯罪的跨區域性。據了解,蘇州發生的網絡詐騙案,作案人幾乎都不在蘇州,一些人甚至在境外。自2015年6月下旬以來,蘇州警方為偵破36起網絡詐騙案,民警趕赴海南、廣西、福建、廣東等多達12個省份開展工作,抓獲犯罪嫌疑人59名。 張洪銘對此深有同感。他以東城檢察院辦理的多起網絡電信詐騙案為例說,這類犯罪團伙通常由臺灣人組織策劃,內部分工嚴密,下設“電話機房”“開卡團伙”“轉賬水房”等子團伙。為逃避打擊,詐騙團伙多將詐騙電話窩點設在菲律賓、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轉取贓款窩點設在大陸、臺灣;改號平臺設在上海、廣東等地,給偵查打擊帶來很大難度。 除此之外,網絡犯罪還有以下特點:非接觸性,整個犯罪過程基本都在網上完成,被害人與作案人無見面過程,往往無法提供作案人的真實有效信息;作案手法隱蔽,不斷革新的網絡技術給作案人提供了便利的偽裝條件;與黑客技術手段相結合,部分作案人通過傳播釣魚網站、木馬鏈接等方式,將詐騙與技術盜竊手段結合運用,更易得手。 長效機制強化整治 為打擊整治網絡犯罪,政法機關可謂不遺余力。今年7月,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開展“凈網行動”,一個多月就偵辦網絡犯罪案件7400余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5萬余人。6月以來,全國分兩批共189個省市公安機關網警巡查執法賬號集中上線,及時制止網上輕微違法行為,依法處理情節嚴重的網絡犯罪。 針對辦理網絡犯罪案件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去年7月,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制定《關于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今年9月,最高法發布《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切實維護公共安全的若干意見》,重申依法懲治信息網絡犯罪。 與此同時,我國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去年,我國警方和越南、緬甸聯合開展打擊網絡賭博執法行動,抓獲犯罪嫌疑人119人,凍結賭資人民幣6400余萬元。 在張洪銘看來,由于網絡電信犯罪具有技術性專業性特點,成立專門的網絡電信犯罪辦案機構勢在必行。東城區檢察院已于2012年3月設立北京檢察系統唯一針對網絡電信犯罪的專業化檢察處室,由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檢察官辦理網絡電信犯罪案件,提高了辦案質效。 蘇州公安則明確,網安部門作為打擊網絡詐騙的牽頭部門,在全市抽調18名干警組建打擊網絡詐騙工作組,建立網安、刑偵、經偵、法制、宣傳等部門多警種合成作戰機制。 方謙介紹說,蘇州公安研發通訊網絡詐騙信息平臺,蘇州網警依托這個平臺常態開展全市網絡詐騙案件的每日核警、線索初查、案件串并等工作,先后梳理出有價值線索2125條,破案150余起。2015年至今,偵破網絡詐騙案同比上升30%,占全省總破案數的28.8%。 治理需多部門合力 張洪銘發現,網絡電信詐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均使用從網上購買的他人開戶的銀行卡,用于轉賬和贓款流入、取現,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偵查工作,增加了確定嫌疑人身份的難度。 網上購買這些銀行卡極為方便,而且價格不高,一般200元左右就能買到一張,反映出銀行卡管理秩序的混亂。張洪銘建議銀行監管部門強化管理,逼迫犯罪嫌疑人使用自己或關系較為親密者的銀行卡,加大犯罪成本從而起到遏制作用。 方謙認為,遏制打擊網絡犯罪,公安機關獨木難支,需要各行業各部門有效分工、共同承擔,如通信部門、金融部門,應加大自身業務監督力度,盡可能完善工作流程中的漏洞,向公安機關提供更多有力的信息支撐。有關部門要對第三方網絡支付平臺、P2P融資平臺等行業加強監管,防止被犯罪分子利用。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司法實踐中,還有不少問題阻礙了打擊和整治網絡犯罪,導致高壓嚴打之下仍然高發多發,發案數持續增長,追贓難、退贓速度慢,不少群眾對此不滿。 張洪銘說,網絡電信犯罪作為新型犯罪,還存在較多的立法缺陷與漏洞。對于司法實踐中出現的共同犯罪認定、犯罪數額認定、犯罪具體行為方式界定、定罪標準以及證據標準等問題,都需要立法或司法解釋及時作出規范,統一司法實踐中的標準與尺度,便于辦案人員把握運用。 劉礪兵指出,大量網絡犯罪需要黑客技術支持,當前,涉及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的犯罪行為已形成成熟的黑市。兩高司法解釋對于提供黑客程序、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技術支持等行為,均可認定構成共同犯罪,確實解決了實踐中的一部分問題,但仍遠遠不能滿足處理實踐中上下游犯罪的需要,建議進一步完善相關司法解釋。 □記者 周斌文/圖 |
相關閱讀:
- [ 10-14]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成為育人重要載體
- [ 10-14]近期新興網絡詐騙類型多 消費者擦亮雙眼莫上當
- [ 10-14]福建省共青團網絡宣傳引導骨干培訓班在榕舉辦
- [ 10-14]遏制網絡"黃賭毒"需多方發力 互聯網企業應自查自糾
- [ 10-13]廈門一中學生母親摔倒骨折 老師們發起網絡愛心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