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這是習近平在龍泉關鎮駱駝灣村到困難群眾唐榮斌家看望。新華社記者蘭紅光攝
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努力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有計劃、有資金、有目標、有措施、有檢查,大家一起來努力,讓鄉親們都能快點脫貧致富奔小康?!?012年12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一個月后,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如是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方在扶貧開發工作上創新思路、改進模式,不斷尋求新方法、積累新經驗,取得了積極成果。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洪天云在10月1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13年我國減少貧困人口1650萬,2014年減少1232萬人,連續兩年都完成了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目標任務。
在今年10月17日第二個中國扶貧日即將到來之際,人民網記者對十八大以來地方扶貧的新思路、新變化進行了盤點。
聚焦精準扶貧:
從“漫灌式”到“滴灌式”
“精準”是十八大后出現的與扶貧工作相關的高頻詞。隨著現在我國的扶貧開發轉入了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中央提出了“六個精準”的扶貧新要求,強調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誰來精準?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貧困村貧困戶聯系全覆蓋。2015年5月26日《人民日報》報道,在廣西田陽縣,新農村建設與基層組織建設“捆綁式”推進:壯大基層組織隊伍,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為緩解群眾“辦事難”,該縣在相對偏遠的中心村屯一線設立49個“農事村辦”服務站,每個站點均有2名以上固定工作人員,鄉鎮干部定期服務,村干部坐班值班,為群眾提供生產、文化、衛生、法律等各類服務。如今,公共服務中心已遍及各村、社區。
精準什么?“對準最貧困的村,扶持最困難的戶,辦好最急需的事”。干旱缺水是寧夏西海固地區貧困的主要原因。從2013年開始,自治區政府投資近40億元,組織實施了中南部地區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據自治區扶貧辦提供的資料,目前水源工程已經完工,配套連通工程正在加緊推進,41.5萬群眾已喝上放心水,明年可全面建成,能有效解決110萬群眾的吃水難問題。
怎么精準?扶貧專項方案系統出臺,扎實推進扶貧工作落到實處。2015年7月28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以《四川精準發力扶貧脫貧》為題,重點報道了四川省扶貧工作情況。四川設立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民族地區推進15年免費教育,推廣扶貧小額信用貸款……對照短板、瞄準靶心,基礎、新村、產業、社會保障、財政金融等10個扶貧專項方案即將出臺,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力促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凝聚社會合力:
從“一刀切”到“一股繩”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健全東西部協作、黨政機關定點扶貧機制,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今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召開的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說。
扶貧工作不再僅僅依靠中央撥款“坐吃山空”。從地方黨政“一把手”到基層普通群眾,都積極參與到扶貧工作中,更加講究協同合作、統籌兼顧。時任貴州省委書記趙克志曾在去年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對記者笑稱:“扶貧是全省頭號民生工程,我是貴州最大的扶貧辦主任!”
2014年6月9日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了貴州扶貧工作的實例。黔東南丹寨縣扶貧辦主任楊文健說:“以前省里定項目,喊窮才能吃上口可能不對味的奶?,F在審批權下放,甩開膀子,哪樣對路干哪樣?!?/p>
據甘肅省扶貧辦提供的資料,目前甘肅已核實了417萬貧困人口,建立了全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臺;整合省級20個部門的涉農資金440億元,并一次性切塊下達到縣;在原有駐村幫扶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扶貧有生力量,精準幫扶重點貧困村,已選派2.6萬名干部到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幫扶工作,實現了6220個貧困村都有縣以上單位部門選派干部組成的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目標。
東西部省份結對幫扶、共同扶貧也成為近年來扶貧開發工作的亮點。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東西扶貧協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健全先富幫后富,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貧困宣戰,形成扶貧開發強大合力”。
福建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在扶貧工作上的“閩寧協作”模式就是一個生動實例。兩省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市縣結對幫扶機制、互派干部掛職交流機制。福建省充分發揮民間資本活躍、華僑資源豐富等優勢,利用福建“9.8”投洽會、“海峽論壇”和寧夏“中阿博覽會”等商貿活動平臺,積極邀請本省及臺灣、香港、廣東等地閩籍華僑、閩商赴寧夏考察投資,同時依托福建在寧企業家協會多渠道尋求經濟協作契機,每年組織10多次招商引資活動,吸引更多的福建企業赴寧投資置業。截至目前,在寧的福建企業和商戶已有4000多家,閩商3萬余人。
推進模式創新:
從“輸血型”到“造血型”
2015年6月18日,習近平在貴州召開部分省區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边@意味著,攻堅階段,各地區必須要研究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過硬舉措。
近年來,扶貧模式從“輸血型”的資金投入為主,逐漸轉變為“造血型”的結構發展為主。扶貧模式的創新,釋放了干部,轉變了群眾,激發了貧困地區的內生動力。
產業扶貧已逐漸作為扶貧開發的主要手段。通過電商扶貧、金融扶貧等手段,貧困地區增強了內生動力,加速脫貧致富。安徽省委書記王學軍在7月14日于蚌埠主持召開部分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和各類服務業,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引領更多農戶脫貧致富;大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有創業需求和創業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加大資金支持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寧夏回族自治區則結合地方特點,創新三大移民模式。通過實施生態移民、教育移民和勞務移民,幫助山區貧困人口,到引黃灌區和揚黃灌區定居就業,整合項目資金,配套基礎設施,發展致富產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湖南省則是將創新扶貧機制的重點放在了“法治化”上。湖南省委十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安排了下半年全省工作,審議通過了《中共湖南省委關于實施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決議》。省委書記徐守盛在7月25日提出,省人大常委會要抓緊抓好扶貧立法工作,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年內出臺《湖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天津市對甘肅藏區結對扶貧協作則更為側重“扶智”。利用天津幫扶資金,實施對口幫扶甘肅藏區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項目。天津醫科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單列計劃,提前招生,大幅降低招生分數線,破格招收文科生,已招收215名學生。今年,又增加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作為招生院校,2015-2018年四年再招收甘南州培養定向醫學生200名。濱海新區出資2000萬元,免費培養1500名藏區中職學生。天津南開中學從2013年開始設立“甘肅班”,每年招收40名蘭州優秀初中畢業生。
習近平反復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當前,各級黨委和政府打響的這場扶貧攻堅戰,“攻堅利器”已從“鳥槍”換“炮”,以更精準、更果斷、更多元、更高效的方式堅實邁向全面小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