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劉斐 王建華 曹佩弦)軍事觸角遍及全球的美國總是“不甘寂寞”。其打著“航行自由”的幌子,欲行侵犯中國領海主權之實,這將對南海軍事化推波助瀾,從而危害地區和平與穩定。
多方信息表明,美國軍方急切希望白宮授權,使其軍艦能在中國南海部分島礁12海里海域內巡航,而這種行動很可能在近期將付諸實踐。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上月在提及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時表示,美國將“在國際法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飛越、航行和采取行動,就像美軍在世界各地所做的那樣”。
白宮發言人約什·歐內斯特本月8日進一步表示,如果美國派軍艦進入中國在南海“新造島礁”12海里范圍內,這一行動不應被視作挑釁行為。
吊詭的是,未經許可,軍艦都開到了別人家門口,進到南沙島礁12海里內“登堂入室”,怎能自稱“并非挑釁”?
美國軍政人士別忘了,1962年10月,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尚且被時任美國總統肯尼迪通電全國“絕不容忍這種挑釁”。
若美國軍艦真的擅自開入中國南海主權領域內,中國就可以容忍么?這不是赤裸裸的軍事挑釁,又是什么?
只怕美國的真實意圖是,行自己的自由,讓別人不自由。
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主權,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早已有之,沒有必要再通過填海造地予以強化。而國際法所允許的航行和飛越自由也從來沒有受到過影響。
要論在國際法框架內維護南海海域航行自由,恐怕還是中國的作為更和善、更富實效。中國對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在部分駐守島礁上開展一些建設,目的是為了改善駐守工作及生活條件,有關設施建成后還可作為急需的公共產品向地區國家開放使用。這體現了中國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
相反,作為域外國家,美國不遠萬里向中國南海主權海域派來軍艦和士兵,耀武揚威地宣示所謂“航行自由”,很難讓人不將其與“軍事挑釁”相聯系。
多年來,美國從未間斷與一些所謂盟友在中國南海附近進行軍事演習,而今年初的規模之大則更屬少見。這些令南海風云劍拔弩張的“軍事肌肉秀”背后,是美國貨真價實的軍事部署和行動。
美國國防部網站顯示,美軍在太平洋地區部署有超過36萬軍事和文職人員,以及1200多名特別行動人員,而其海陸空及海軍陸戰隊在該地區共有逾1849架飛機、5個航母攻擊群、200艘艦船。
就在數月前,美國曾唆使其堅定盟友日本加入到南海定期巡航的隊伍中。此外,美國當局還頻頻鼓動菲律賓在南海與中國對抗。
種種明槍暗箭,無不破壞著南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自美國戰略重心移至亞太地區,個別南海爭議當事國借機加大了聲索力度,一些域外國家則追隨美國加大介入南海事務力度,加劇了南海海域局勢的緊張程度。
事實上,在此之前,南海海域雖偶有摩擦與爭執,但中國早在1947年就頒布的南海海域“11段線”已是各方公認事實,而中國長期主張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亦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南海整體穩定。
由“11段線”演變而來的“九段線”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署前已存在了近半個世紀,甚至早于《1958年日內瓦海洋法公約》,因此不能無視從此線衍生出來的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此外,《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第十五條中也是尊重并認可依據“歷史性所有權”劃分領海的。
地理上的南海約有355萬平方公里,而中國主張的南海海域面積約為200萬平方公里。
處于南海四周的中國與東盟國家去年雙邊貿易額突破4800億美元。中國萬萬不能允許任何國家在這片構建的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攪起軍事沖突的漩渦,而其他任何理性的國家也都不該放任和接受這種危險傾向。
上月18日,在回應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有關南海巡航言論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曾明確表示,中方和美方一樣倡導在南海維護航行自由,但是反對任何國家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挑戰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安全。
在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去年初就曾鄭重聲明,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美國若執意以軍事行動挑釁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與正當合法權益,中國無疑將會被迫作出反制措施。在此種無可退讓的原則性問題上,中國擁有堅定的決心和意志。基于這種認識的軍事對峙風險究竟會在各種不可控因素的影響下走向何方,美國需要有理性和清晰的判斷。
中國正努力通過與美國的高層互訪、高級對話等多種方式,增進互信、管控分歧,在世界范圍內構建一個新型大國關系的樣本,保證地區與全球和平安全穩定。
美國實在不該因小失大,以南海挑釁式軍事巡航,冒犯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而失國際道義與和平穩定之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