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訊 (記者劉春妍)10月13日,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八場報告在京舉行,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由2010年的35.29%下降到2014年的31.99%,為近20年來的最低水平,年內有望實現降至30%以下的目標。 李斌表示,“十二五”期間,衛計委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問題導向,不斷把改革推向縱深,在關鍵領域和重點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是全民醫保體系基本建立。我國已經織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3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較2010年提高了3個百分點。2015年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增加到500元左右,其中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80元,比2010年(120元)增長了2.2倍。2014年3項基本醫療保險住院費用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均達到70%以上。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全面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 二是公立醫院改革步伐明顯加快。省級層面,我們確定江蘇、福建、安徽、青海4省為綜合改革試點省,將公立醫院改革作為核心任務部署推進。市級層面,國家級聯系試點城市從34個增加到100個。縣級層面,已有75%的縣(市)和76%的縣級公立醫院啟動了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年內將實現全覆蓋目標。在改革過程中,堅決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建立科學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編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三是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30%左右,建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機制,基本保障了兒童用藥。目前,所有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和86%的村衛生室全部配備基本藥物并實行零差率銷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硬件建設、軟件建設、服務能力都有了明顯改善,鄉村醫生待遇持續提高,從2014年開始連續兩年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資金新增部分全部用于村醫。 四是大力推進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中為社會辦醫預留了空間,著力消除阻礙社會辦醫發展的政策障礙。對非公立醫療機構提供的醫療服務實行市場調節價。截至2014年年底,民營醫院達到1.25萬個,比2010年增加了5478家,占醫院總數的48.5%;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診療人次數達到16.8億,占全國總診療人次數的22%,提前實現20%的規劃目標。 |
相關閱讀:
- [10-15] 衛計委主任的“廉價藥方”醫生會開嗎?
- [10-15] 國家衛計委宣教司深入廈門市湖里區開展工作調研
- [10-15] 衛計委主任的“廉價藥方”醫生會開嗎?
- [10-16] 國家衛計委:建立嚴格的住院醫師培訓退出機制
- [10-15] 省衛計委制定印發“我為青運作貢獻”工作方案
- [10-15] 國家衛計委通報:游泳館水質76%抽查合格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