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精準扶貧方略走向世界
2015-10-18 11:11:42??來源:學習中國 責任編輯:林雯晶 李艷 |
分享到:
|
雖然中國在30多年內已經讓六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三,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減貧成就。但是,扶貧工作仍是習近平主席花精力最多的工作,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還是他要應對的重大挑戰。因為中國還有7017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世界還有8億人生活在饑寒交迫之中,他們的生活狀況時刻牽動著他的心。十八大以來,他走遍了中國絕大多數貧困地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形成了科學的精準扶貧方略。這方略將在未來五年內為中國消除貧困人口,同時也將推動世界減貧事業的共同發展,為人類共同富裕作出新貢獻。 一、中國減貧奇跡正在繼續 在習近平同志40多年的工作中,扶貧工作一直是他關注的重點,他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對扶貧工作進行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形成全新的精準扶貧理論和精準扶貧方略,促進了中國扶貧工作大發展,為世界減貧事業作出了新貢獻。中國是全球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減貧目標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對世界減貧事業貢獻巨大,中國的扶貧工作是世界奇跡、人類壯舉。在習近平同志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未來五年,中國的減貧事業將更加輝煌,中國減貧奇跡還有更加精彩的故事。 制定精準的減貧目標,明確到2020年中國消滅所有貧困人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全面小康是要惠及13億人民的全面小康,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讓一個人因貧困而掉隊的全面小康,是一個民族都不能少的全面小康。習近平反復強調:“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他心系貧困百姓,最近連續三年在春節前后走進貧困地區訪貧問苦,走進百姓的田間地頭、灶臺炕頭,把溫暖和關懷送到貧困百姓的心坎上。他說:“他們的生活存在困難,我感到揪心。他們生活每好一點,我都感到高興。”他強調:“我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老區的全面小康,特別是沒有老區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這就是我常說的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涵義。”他明確規定:“‘十三五’時期是我們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握時間節點,努力補齊短板,科學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 我國目前還有7017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其中少部分人貧困程度較深,生活環境復雜;距離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只有五年多時間了,要確保7000多萬人全部如期脫貧,每年要減貧1200萬人,每個月要減貧100萬人,形勢逼人,任務艱巨。習近平同志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他指出:“扶貧開發工作依然面臨十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形勢逼人,形勢不等人。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主動性,在扶貧攻堅上進一步理清思路、強化責任,采取力度更大、針對性更強、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續的措施,特別要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上下更大功夫。” 中國30多年扶貧實踐,我們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習近平指出:“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保持經濟快速增長,不斷出臺有利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的政策,為大規模減貧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我們堅持政府主導,把扶貧開發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開展大規模專項扶貧行動,針對特定人群組織實施婦女兒童、殘疾人、少數民族發展規劃。我們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把發展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調動扶貧對象的積極性,提高其發展能力,發揮其主體作用。我們堅持動員全社會參與,發揮中國制度優勢,構建了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了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多元主體的社會扶貧體系。我們堅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結合,先后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1993-200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年)》、《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在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礎上,對貧困人口實施特惠政策,做到應扶盡扶、應保盡保。” 未來五年,為在中國徹底消除貧困,將全面實施精準扶貧戰略。習近平指出:“現在,中國在扶貧攻堅工作中采取的重要舉措,就是實施精準扶貧方略,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我們堅持中國制度的優勢,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一起抓扶貧,層層落實責任制的治理格局。我們注重抓六個精準,即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身上。我們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我們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和鼓勵全社會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參與扶貧。”習近平同時強調:“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我們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讓貧困地區每一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讓他們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 二、中國減貧惠及世界 習近平同志不僅高度重視中國的減貧工作,同時也十分重視發展中國家的減貧事業。他在中國三十多年的扶貧實踐和理論基礎上,總結提煉創新出的精準扶貧方略,不僅給中國的減貧工作開創新局面,同時也給發展中國家提供了示范和指導作用,減貧已成為中國的軟實力之一。 不僅中國減貧方略、減貧經驗毫無保留地給發展中國家共享,同時中國還盡最大努力幫助發展中國家減貧。習近平指出:“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中國在致力于自身消除貧困的同時,始終積極開展南南合作,力所能及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支持和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消除貧困。60多年來,中國共向16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近4000億元人民幣援助,派遣60多萬援助人員,其中700多名中國好兒女為他國發展獻出了寶貴生命。中國先后7次宣布無條件免除重債窮國和最不發達國家對華到期政府無息貸款債務。中國積極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大洋洲的69個國家提供醫療援助,先后為120多個發展中國家落實千年發展目標提供幫助。”在前不久召開的聯合國系列峰會上,習近平代表中國政府提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一系列新舉措,包括中國將設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繼續增加對最不發達國家投資,力爭2030年達到120億美元;免除對有關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還的政府間無息貸款債務;未來5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的項目支持,包括lOO個減貧項目、100個農業合作項目、100個促貿援助項目、1OO個生態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項目、100所醫院和診所、100所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2萬個來華培訓和15萬個獎學金名額,為發展中國家培養50萬名職業技術人員,設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等等。 減貧的根本途徑是發展,中國在加強自身快速發展的同時,時時不忘其他國家的發展,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習近平指出:“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國際社會要以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新起點,共同走出一條公平、開放、全面、創新的發展之路,努力實現各國共同發展。中國以落實2015年后發展議程為己任,團結協作,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不斷向前。”習近平強調:“消除貧困依然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大全球性挑戰。未來15年,對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是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凝聚共識、同舟共濟、攻堅克難,致力于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為推進共同公正發展,盡快實現全球脫貧,習近平提出“著力加快全球減貧進程”、“著力加強減貧發展合作”、“著力實現多元自主可持續發展”和“著力改善國際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和倡議。并得到聯合國及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和高度贊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千年發展目標成功地幫助全世界十億多人擺脫極端貧困,中國在此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一成就占據了全球減貧的3/4。上個月在紐約,習主席和世界各國的領導人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議程,我們致力于在接下來15年內消除全球貧困,同時也爭取在一個健康的世界里促進共享繁榮。”乍得總統代比表示:“在21世紀有一個領域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那就是中非合作。中非合作在今天堪稱典范,因此,我想要借此機會向中非人民致以我崇高的敬意。”他強調:“習近平主席也在最近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了將為發展中國家提供‘6個100’的項目支持。這些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機遇。我想要借此機會,向習主席表示感謝。您的這一舉措也再次證明了中國這個美麗、偉大的國家的善意。中國也向世界表明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地位,可以讓一個貧窮的國家變得富裕,感謝親愛的中國朋友帶給我們的這一啟示!”克羅地亞總統基塔羅維奇表示:“中國是經濟增長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因此在這方面的經驗交流當中中國是必不可少的參與者。我們完全認識到中國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期待著繼續與中國實現這方面的對話和合作,共同推動這個新的發展議程的落實。”柬埔寨首相洪森說:“我們見證了中國自己的成績,以及幫助其他國家所做的努力。因此,我想代表柬埔寨政府和人民,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人民表示感謝,感謝中方對于全球減貧事業所做出的貢獻。”老撾國會主席巴妮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閣下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倡議,這給全世界不同地區的各個國家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共同努力推動共同發展,解決貧困,尤其是推動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這一決定,能夠幫助那些在財政上有困難的國家獲得社會經濟發展、基礎設施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能夠推動這些國家本身的減貧工作。”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