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機構19日聯合發布一份報告,稱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沒有做好分內的事,而一些新興經濟體則顯現負責任的態度。 這份報告由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工會聯盟、國際行動援救組織等18家國際公益團體撰寫。發布當天,恰逢聯合國氣候大會前最后一輪正式談判在德國波恩開幕。 報告說,工業革命以來,部分發達國家從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中獲利,因而應該承擔更大責任。只是,“主要發達國家(關于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遠遠落后于他們本該承擔的公平份額”。 報告認為,美國和歐洲聯盟所承諾的僅為他們“公平份額”的五分之一,而日本則為大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包括中國在內,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設想與計劃“超出或大體達到”他們的公平份額。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塔斯尼姆·埃索普告訴路透社記者,聯合國巴黎氣候大會應該設定相關機制,“通過定期科學檢測和公平度復查,確保(減排)行動越來越有效”。 按照計劃,各方將于今年12月在法國巴黎氣候大會期間達成一項新的協議,就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新協議的分歧主要在于,2020年后減排責任分配以及發達國家如何落實對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目前,只有《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的減排有強制規定。而截至今年8月,只有42個締約方批準了議定書2013年至2020年的第二承諾期,遠低于第二承諾期生效所需的144個批準數量。 發達國家早在2009年就承諾,在2020年之前實現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但直到今天,發達國家依然沒有說明將如何落實這項承諾。 中國強調,巴黎氣候協議不應只是一份減排協議,而應遵循共同但有區別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全面、平衡地反映減緩、適應、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行動和支持透明度等各個要素。(劉紅霞)(新華社特稿) |
相關閱讀:
- [ 10-07]專家談《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 [ 09-27]中國200億元建"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
- [ 09-26]述評:中美氣候變化務實合作影響深遠
- [ 09-26]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
- [ 09-24]預測氣候變化 中國研制成功首個地球模擬系統原型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