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學家19日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報告說,他們已經完成了對白紋伊蚊的基因組測序工作,這種中國民間俗稱的“花蚊子”是登革熱的主要傳播媒介之一。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副院長陳曉光教授對新華社記者說,小小的白紋伊蚊具有非常復雜的基因組,用通常的測序技術很難“組裝”研究其基因組。經過3年多不懈努力,陳曉光和同事終于測序、組裝、注釋了白紋伊蚊基因組,這為了解其傳播疾病和異地生存能力“提供重要指引”。 研究表明,白紋伊蚊擁有巨大的基因組,其基因組數據量將近2吉字節(1吉字節等于1024兆字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蚊子基因組。“巨大基因組中豐富的基因儲備,可能為白紋伊蚊適應環境和氣候變化,擴散到世界不同地區和傳播多種病原體提供了遺傳學基礎”。 通過比較不同蚊子的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影響蚊子基因組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其中重復序列的組成比例,比例越高,基因組越大。比如,白紋伊蚊基因組重復序列占64%,而埃及伊蚊的基因組數據量大小為1.38吉字節,重復序列約為45%。岡比亞按蚊的基因組為278兆字節,重復序列約11%。 研究人員在白紋伊蚊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包括登革熱病毒在內的許多蟲媒病毒的插入序列,這些可能是白紋伊蚊作為許多病毒媒介的遺傳基礎,為進一步闡明蚊媒與病原的相互作用機制提供了線索。 他們還發現,白紋伊蚊基因組中的免疫相關基因、抗殺蟲劑相關基因、滯育相關基因等重要功能基因的種類、拷貝數或表達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這可能與白紋伊蚊快速擴散和作為多種傳染病媒介有關,為進一步分析提供了線索。 對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基因組中重復序列的分析還顯示,兩者的基因組從7100萬年前開始分化。白紋伊蚊與埃及伊蚊同為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等熱帶傳染病的主要媒介,但白紋伊蚊較埃及伊蚊有更高的叮咬頻率和更強的種間競爭優勢,前者在全世界都呈現一種蔓延擴張的態勢。(記者 林小春) |
相關閱讀:
- [ 09-05]專家:目前是蚊子活動高峰期 花蚊子攻擊力超強
- [ 06-12]中韓防控MERS在行動 中國:已完成測序病毒基因組
- [ 09-12]國際研究人員成功將最后一種猿類基因組“破譯”
- [ 11-24]鯉魚全基因組序列精細圖譜繪制完成
- [ 02-09]香莢蘭基因組項目研究進展新聞發布會在福建農林大學召開
- [ 08-12]我國科學家對桃進行全基因組重測序 繪制進化路線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