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融城”和“新金融城”遙相呼應
翻開谷歌地圖,在倫敦著名的圣保羅大教堂東側,有一塊被稱為“一平方英里”的地方。雖不像紐約曼哈頓那樣高樓密集,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里聚集著數以百計的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被看做是華爾街在倫敦的翻版——這就是金融城。
從金融城往東不遠,是一個叫金絲雀碼頭的地方。那兒面積不大,卻矗立著數幢幾十層的高樓。從樓頂上的HSBC(匯豐銀行)、Barclays(巴克萊銀行)、Citibank(花旗銀行)等廣告牌可以看出,這兒也是金融機構扎堆的地方,因此也被叫做金融城。與“一平方英里”不同的是,這兒的樓群都是近20年內建起來的,規劃更新,設計也更現代化。因此有人把這兒稱為“新金融城”,與“一平方英里”那邊的“老金融城”遙相呼應。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服務全球
倫敦金融城為何被稱作英國經濟的“心臟”?通過一組數據,我們或許可以感受到這種說法有多么貼切: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銀行貸款來源之一,跨國貸款占全球總額的19%,居世界之首;這里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市場,日均外匯交易約2.5萬億美元,占世界41%份額;這里還是全球最大的OTC金融衍生產品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額約1.5萬億美元,占全世界幾乎50%的份額;這里也擁有世界頂尖的國際保險市場、最古老的證券交易所與黃金市場;此外,這里還聚集了超過1/3的《財富》500強公司的歐洲總部,以及幾乎所有主要國際銀行和金融機構的辦事處、分支機構或總部,擁有2/3的世界頂級律師事務所,其中包括200多家外國律師事務所。
即使在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內,倫敦金融城也有紐約和東京無法比擬的地位。紐約和東京的交易量雖然很大,但主要服務于龐大的國內經濟,而倫敦金融城則為全球貿易和發展提供機會。此外,倫敦金融城的地理位置處于東京和紐約之間,有時差方面的獨特優勢。
倫敦金融城有獨立的市政、司法機構
不知道你是否跟小編一樣,對倫敦和倫敦城這兩個地名難以區分?通常,我們所提到的倫敦,往往指的是“大倫敦”。大倫敦由32個郡組成,倫敦城也是其中的一個郡,而且是最古老的一個,倫敦就是在倫敦城和威斯敏斯特城的基礎上發展建立起來的。雖然大倫敦統一的行政管理機構——大倫敦市政府,對包括倫敦城在內的每個郡都有約束力,但是倫敦城有自己的一套市政、警察和司法機構。重大慶典時,英國女王還要等候倫敦市長將一柄“市民寶劍”獻給她以后,才能進城。
值得一提的是,倫敦金融城市長這一職務存在超過800年,如今金融城市長的主要職責是作為英國金融與專業服務產業全球推廣大使, 其出訪是內閣大臣級別。每任市長任期1年,任期內約有90天時間在海外出訪,以推廣倫敦的金融市場和服務,促進英國與各國的經貿關系。
今年9月,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就曾率領商貿代表團先后訪問香港、深圳、廣州、上海和北京等地哦。
二、習近平的“經濟之行”:開啟中英“黃金時代”
說完了倫敦城的歷史,再來說說此次習主席訪問倫敦城的故事吧!習近平此次訪問金融城可以稱得上是一場“經濟之行”,用倫敦金融城市長葉雅倫的話來說,此次出訪,“習主席訪英將開啟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