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 作為美國的盟友,英國不顧“大哥“的反對,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加入中國倡議的亞投行,并產生積極的連帶效應。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5月連任后,再三提出打造未來10年中英關系的“黃金時代”。此次習近平主席對英國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受到英方最高規格的禮遇,雙方達成重要共識,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啟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系“黃金時代”。 英國積極調整對華政策,真心看好中國,熱切擁抱中國,令世界矚目。在習主席訪英之際,英國劍橋大學教授馬丁·雅克在《衛報》上發表文章,對英國“向東看”背后的考量進行了深入解讀。 ——大膽改變 文章說,僅僅三年前,誰能猜到,戴維·卡梅倫政府將啟動二戰以來英國外交政策最大膽的改變?而眼下的情形正是如此。 這個過程始于今年英國政府宣布加入中國的倡議,將出資滿足亞洲巨大的基礎設施需求。英國成為第一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的非亞洲國家。隨后,其他30多個國家也紛紛加入,包括德國和法國。 文章指出,美國反對這一決定,因為美國把亞投行看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威脅。 長期以來,英國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影子,所以加入亞投行的決定是英國自1944年以來最重大的獨立行動:那一年,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曾與美國的德克斯特·懷特在布雷頓森林爭論有關新國際金融秩序的問題。 文章認為,英國這一決定背后的潛在考慮已經非常明確。這不是曇花一現。關鍵的推動者是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他的方式基于一種認識:中國的崛起給全球經濟帶來深刻的改變。中國主席上一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也就是胡錦濤2005年來英國的時候,英國經濟規模仍然略大于中國。今天,哪怕按照最保守的估計,中國的GDP也是英國的三倍以上。相比之下,我們迅速變成一條小魚。 自2005年以來,金融危機使西方的增長率幾乎跌為零,西方經濟負債累累,全球經濟因此前所未有地更加依賴中國獲得增長和資本。這是一個深刻影響任何政府(無論左派還是右派)思維方式的新現實。 ——面對現實 文章強調,加入亞投行的勇敢決定使英國獲得一種優勢。英國從對華關系落后的西方國家提升到隊列的前面。 卡梅倫所說的英國可以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并非空洞的辭令,中英關系的“黃金十年”也是如此。 習近平主席本周的訪問很可能使兩國達成許多新的商業協議。英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忽視的基礎設施需要大量投資,而英國沒有這些錢。中國人投資于英國高鐵項目HS2、一個新的核反應堆項目以及所謂“北方動力”計劃的意愿提供了別無可能的機會。與此同時,倫敦金融城是人民幣最大的海外市場,這可能對其長遠未來發揮關鍵作用。習近平的訪問將大大促進中英日漸發展的合作,并將進一步明確或許可以稱作“英國向中國的轉移”。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