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界上有三個潮汕 潮汕地區由于地少人多,當地人很早就開始到海外謀生,但大規模地移民海外是在清朝末期。汕頭有一個“僑批博物館”,所謂“僑批”就是海外華僑給家鄉的親人寫信寄錢,兩者合二為一。這些錢大都是小額現金,各種幣種,一些中間人也叫“水客”承擔了類似郵政匯款、寄信和匯兌的功能,使得在海外謀生的僑民在感情和經濟上能與家鄉的親人保持密切聯系。同時,即便沒有政府機構參與,從事僑批、僑匯的“批局”也保持了良好的信譽。 僑批的故事說起來很感人,但事實上它是一種悲哀。僑批之所以大量發生是因為有很多潮汕人不得不到海外謀生,家里人不得不依靠他們的僑匯生存。而大量潮汕人到海外謀生,一個重要的歷史背景是,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本來暢銷海外的各類產品幾乎都失去了優勢,西方國家及其殖民地的大量仿制品、替代品幾乎搶占了以往中國商品的所有市場份額,中國又成為西方工業品的傾銷地。以潮汕地區來說,過去還可以在本地生產銷往海外,現在本地生產的東西在海外出現了大量強有力的競爭者。最終,當中國的商品無處可賣時,中國人只能出賣勞動力了。當年廣東、福建地區大量移民海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它是清朝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領域被西方打敗的結果,是中國衰退的體現。但是,通過僑批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我們也應該看到,即便在中國國力衰退的背景下,中國人依然保持著較高的文明素質。這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一百多年后能夠重新昂首闊步的重要原因。 據潮汕地區有關部門統計,長期以來,潮汕人通過闖蕩世界已經形成了所謂“三個潮汕”的現狀。第一個潮汕是位于粵東的潮汕,大約有1500萬人口;第二個潮汕是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潮汕人,大約也有1500萬;第三個潮汕是僑居世界各地的潮汕人,人口也有1500萬左右。很多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將上述“三個潮汕”有機地結合起來,對于“一帶一路”的戰略會有很大幫助。我認為,“三個潮汕”的有機結合應該跳出過去的固定模式,拓展更大的空間。 潮汕地區中華傳統文化的氛圍比較濃厚,以至于很多人即便僑居海外,依然不忘中國之本,不忘回報家鄉故里。過去,這種幫助和回報很多都是物質上的,例如捐款捐物、辦廠辦學等。如今,中國的物質富裕程度已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區,某些富裕個體甚至已經超過海外華僑;中國制造在全球聲名遠揚,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沿海地區的眾多工廠。因此,海外華僑幫助內地的傳統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經不再產生明顯的效益。我認為,在“一帶一路”的背景下,潮汕地區可以利用“三個潮汕”構建一個跨國界的信息網絡,形成助力“一帶一路”的民間信息中心。 這個信息中心首先是商業信息的匯集和交流,國內外的開發、生產、需求信息在這個平臺上交流,為生產和銷售提供準確而有效的咨詢;其次是利用在全國、全世界各地的人脈,為各種商業項目的推廣落實提供咨詢、幫助和輔導。第三,可以通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為國家決策提供參考和依據。潮汕人號稱中國的“猶太人”,意思是說他們很會做生意。但我認為,潮汕人與猶太人有一個巨大的不同,猶太人長期以來沒有祖國,缺乏中國人落葉歸根、回報家鄉的文化傳統。即便現在有了以色列,世界上很多不在以色列居住的猶太人依然保持著我行我素的個人主義傳統,沒有故鄉感是猶太人與潮汕人的根本不同。借助華僑建立的民間信息平臺不必局限于潮汕人身份,只要是華僑或華僑的后代,都可以成為這個信息網絡的末端。 201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在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我認為除了在技術、產業方面開展合作實驗外,更應該在信息方面形成功能性的中心,利用包括潮汕在內的所有海外華僑人脈,首先讓經濟信息加快流動,為“一帶一路”提供有效的幫助。其次從長遠入手,為國內外文化交流提供一個民間平臺。一方面可以使得海外華僑的后代們依然與祖國保持緊密聯系,另一方面可以使海外因不了解中國而導致的誤解和偏見得到修正。未來世界,“一帶一路”上信息流的重要性將超過物資流。或者說,物資流將成為信息流的附屬。 |
相關閱讀:
- [ 10-22]媽祖文化旅游節融入“一帶一路”促莆田旅游發展
- [ 10-22]習近平出席中英工商峰會時強調“一帶一路”建設將為中國和沿線國家共同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 [ 10-22]習近平:“一帶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
- [ 10-21]日本川渝總商會東京成立 凝心助推“一帶一路”
- [ 10-21]陳德銘愿臺商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