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蘭州10月23日消息(記者 劉飛)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這兩天,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偽造在線監測數據,責任人被行政拘留一事引發關注。 上個月11日,蘭州市環境監察局會同蘭州市公安局環保分局執法人員,對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通過改變污水在線監測設備采樣方式,偽造監測數據,逃避環保監管。該公司主管人員被處以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 對于偽造在線監測數據一事,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向中國之聲表示,經過該公司內部自查,監測數據失實,是當班員工未按流程操作造成的。 工商信息顯示,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經營范圍包括,生產銷售可口可樂系列飲料等。中糧集團網站信息顯示,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是可口可樂在我國西部建設的第一家裝瓶廠。 偽造在線監測數據一事被披露后,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也遭到質疑:偽造在線監測數據是否因為污水排放不合標準呢? 不過,目前,當地環保部門并沒有該公司超標排放或造成水污染等違規違法行為的相關通報。 對于偽造在線數據一事,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回復媒體稱,經過公司內部自查,“事發當日當班員工發現污水監測設備測量值不穩定存在異常情況,未按照流程操作造成在線污水監測設備未能正常運行,從而導致監測數據失實”。 不管什么原因,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的行為都違反了我國《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因此,蘭州市環境監察局對其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除此之外,依據我國《環境保護法》,蘭州市公安局對該公司主管人員處以了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 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表示,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是其日常運營的重中之重。在可口可樂的網站上刊登著可口可樂鄭州廠廢水循環再利用的小故事?!犊煽诳蓸分袊沙掷m發展報告2012-2013》中,該公司提到,2013年他們生產每升飲料的用水量比上年降低1.5%。 然而,此次恰恰是在污水排放監測上出現了問題。甘肅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表示,對于管理上的疏忽,將加強內部管理。目前,相關監測設備已恢復正常運行。 此外,我們發現,在環境違法行為中,偽造篡改監測數據的情況時有發生。比如,日前,環保部通報了21件2015年上半年典型環境違法案件,其中有3件涉及偽造篡改環境監測數據。一些企業中存在怎樣的偽造監測數據的亂象? 從行業角度來講,長期從事環評及環保研究的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向春介紹,飲料生產行業,傳統上來講,算得上是污水排放的“大戶”。 他說,可能很多大眾不知道,自來水廠其實也是污水排放的大戶。因為在制水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富含污染物的水最終會排掉,最終采用的是清水。這個和飲料行業一樣,制水要達到飲用水標準。把清水用去制飲料,過程中留下來部分含有污染物或營養物質的水最終會被排掉,或用于廠區其他非食品功能。 向春介紹,飲料生產排放的污水中,主要是富營養化物質。這種和化工等其他行業不一樣。它用水量大,所以排量大。但是水里面沒有特別多危害性特別強的物質。不像化工廠可能里面有很多化學品,不像冶煉廠有很多重金屬。水的特點主要是一些富營養化的物質。但是,因為它的量大,對局部地區小環境的影響、排水以后對當地水的指標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我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企業,禁止私設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重點排污單位應當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 但是,重慶兩江志愿服務發展中心主任向春表示,在線數據造假的情況并不鮮見,手段也五花八門。他說,這個(監測)設備一般是由第三方專門的運營單位來運營、管理的。但是這樣的運營單位基本上是工廠自己雇的。所以,很多時候會出現動手腳,改變指標的情況,就是所謂的在線監測造假的問題。 不管是環保部還是地方環保部門,通報的這樣的事例不少。有的就是直接把在線監測的探頭就放在礦泉水里。礦泉水水質很高,它永遠不會超標。有的可能在探頭上沖自來水,稀釋本身排的水,讓監測的指標能夠合格。更便捷的就是在監測儀器的軟件上,改變參數,最終出去的數據就是合格的。當然這只是幾種方式而已。 按照我國《水污染防治法》,違反排放數據相關規定的企業,將被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
相關閱讀:
- [ 10-22]可口可樂被曝在華偽造環保數據
- [ 08-20]可口可樂橙汁菌落總數超標遭退貨
- [ 07-14]蘇福茶業成可口可樂原料供應商
- [ 05-27]可口可樂分支經理涉嫌加入IS 勸說多名學生入伙
- [ 04-24]金罐加多寶走出去!與可口可樂的硬仗一觸即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