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只了不起的熊貓的故事。 Ming, the panda who left China to boost Britain's wartime morale 明,一只離開中國遠渡重洋鼓舞戰時英國士氣的熊貓 圖片來源:《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Ming),1945年出版,蔣彝著。 熊貓明的故事開始于1937年,中國四川省內一個竹林蒼翠的山野之中,那年它剛剛出生。 不到一歲,明就被偷獵者捕獲,和另外五只大熊貓一起被一個叫Floyd Tangier Smith的美國人收購,我們姑且叫他Tangier。 這哥們出生在日本,拋棄了銀行工作,轉行投身刺激的探險活動。他在大熊貓產區一呆就是20年,共收購過熊貓12只,人送外號“熊貓王”。 Tangier走私熊貓的計劃,即使在和平年代,執行起來也不容易,更何況是硝煙彌漫的抗日戰爭時期。 沿長江南下,從上海出海是不可能了。他計劃了一條曲折的陸路,輾轉香港,再由海路去歐洲,整個行程計劃35天。他寫道: "We had to put all our cages and equipment on lorries and do a journey of 35 days to Hong Kong on roads that were often nearly impassable through bandit-infested country." 我們只能把所有的籠子和設備運上卡車,走35天陸路到達香港,而鄉間土匪橫行,道路幾不能通。 途中險象環生,其中不乏熊貓越獄又被抓回的事件。 待到Tangier把熊貓們運上貨船送去英國,一只熊貓已經死去。 剩下的五只分別是最老的Grandma(老奶奶),用七個小矮人的名字命名的Happy(開心果),Dopey(糊涂蛋)和Grumpy(愛生氣),以及最小的熊貓寶寶,后被命名為Ming(明)。 熊貓們漂洋過海,在1938年平安夜的暴風雪中抵達了倫敦。 Tangier把Happy賣給了納粹德國。年事已高的熊貓Grandma經不住旅途顛簸,幾周后死于肺炎(pneumonia)。 所以,最后落戶倫敦的只有三只熊貓,倫敦動物學會以中國朝代將它們重新命名為“唐”、“宋”、“明”。他們的到來轟動了整個倫敦城。 其中,熊貓寶寶“明”儼然已成為人氣最高的國民偶像,它的萌態出現在各種地方,海報上、地鐵里、卡通畫中、明信片上,還被制成毛絨玩具、帽子、泳衣…… 來欣賞幾張“明”的明信片。 中國詩人蔣彝在他的兒童繪本《明的故事》(The Story of Ming)中,描述當時動物園的盛況,那簡直是明星見面會的現場: There were always rows and rows of them, especially children, round her house, waiting to shake hands with her and to cuddle her 一排又一排的人,尤其以孩子居多,他們圍著明的小院子,排隊等著和她握手、擁抱。 ![]() 在成千上萬涌入動物園看熊貓的粉絲中,還包括英女王,當時她還是伊麗莎白公主。 1939年,倫敦動物園。伊麗莎白公主(左四)、瑪格麗特公主(左五)。瑪格麗特公主激動地說,“Oh, let me hug him.”(“哦,讓我抱抱他。”其實應為her,小公主不辨雌雄,是個口誤。) |
相關閱讀:
- [ 10-20]金銀幣市場創新迎猴年 熊貓幣首創以克為單位
- [ 10-19]臺北小熊貓雙胞胎寶寶呆萌可愛 個性大不同(圖)
- [ 10-10]臺灣小熊貓寶寶亮相賣萌 臺北市動物園邀粉絲命名
- [ 10-04]游客擠爆熊貓基地 大熊貓傲嬌睡大覺
- [ 10-02]廈門首部手繪公交發車 蓋手印"熊貓巴士"快樂出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