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平正義” 盡管在南京打工十幾年了,但直到最近謝素容和丈夫才真正感覺在這個城市安定下來。他們的雙胞胎女兒在南京市蓮花實驗學校就讀,還能與本地學生一樣在當地參加中、高考。 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莊蕓說,今后,南京將通過對全市所有學校混合編班、優秀教師流動等方式,進一步讓所有孩子公平獲得優質教育資源。 社會公平正義猶如一把標尺,標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衡量著小康進程,也衡量著時代進步。 “全面小康就是要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所有人民。從根本意義上來講,全面小康是社會定位和社會目標。”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說。 人們發現,如今去法院“打官司”越來越方便了。到法院立案,從取號、排隊,到咨詢、辦理,整個流程走下來只要二、三十分鐘。今后還有望進一步縮短。 “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推進司法公開等改革,讓百姓在生活中遇到難事能夠有地說理,司法機關能公正斷案。”北京崇厚律師事務所主任趙瑛峰說,司法改革將為維護公平正義打開越來越便捷的門。 法治的點滴進步,對社會個體產生著深遠影響。中央司法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姜偉介紹,目前司法體制改革正在積極穩妥推進,一些改革方案已經出臺,一些重要改革舉措已經全面推開,一些重大改革任務已經開展試點,一些改革事項正在研究論證,司法體制改革成效將越來越凸顯。 不僅司法改革,異地高考改革、戶籍改革、收入分配改革……一項項直指公平正義的改革正在穩步推進。 可以預期,在邁向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隨著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推進,基層民主制度不斷完善,社會公平正義的氛圍將越來越濃,每個人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將得到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調動,形成經濟社會良性互動發展的生動局面。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 時代脈搏不斷跳動。對于小康,人們也不斷有著新的理解和期許。 在城市,人們不再憂慮吃與住,但如果霧霾的日子增多,推開窗后無法看到白云繁星,幸福感就會因此打折。 在鄉村,路已經修得四通八達,錢袋子也越來越鼓,養老、看病都有了保障,但從小玩耍的森林卻在退化,河流遭受到污染,心情也會隨之失落。 小康猶如一本不斷更新的民生字典,為經濟發展與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寫下時代的最新注腳。 當中國經濟前進的腳步不斷加快,新的發展階段、發展瓶頸下,小康的內涵不斷豐富,外延不斷拓展。 時至今日,小康包括“讓‘APEC藍’等能夠保持下去”的小康;也包括“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小康;還包括“無數勞動者更加享受勞動帶來的尊嚴和快樂”的小康…… 天更藍、水更清、食物更安全……這些內容,無疑將在“十三五”發展藍圖中有更多體現。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為我國生態文明領域改革作出頂層設計。 從事中國國情研究30載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認為,“十三五”規劃將是中國第一個通篇貫穿綠色發展理念與舉措的五年規劃,將會進一步強化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比如“十二五”對空氣質量的衡量標準還是PM10,“十三五”將會實行PM2.5。 “盡管幾十年的污染不可能一夜間解決,但中國提出了生態文明、低碳經濟的愿景。‘十三五’有望通過更多措施減少碳排放,治污取得快速進展前景可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 展望“十三五”,我國將從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的角度,更加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展望“十三五”,隨著各項改革事業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力轉變、公共服務的持續升級、社會建設的不斷完善、綠色發展道路的形成和確立,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數將不斷提升。 歸根到底,全面建成小康,就是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幸福感。 小康,一道歷史考題,更是一道時代命題。 中國人為之思索了數千年、奮斗了上百年,卻從未像今天這般如此之近。 “中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實現這個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步。” 展望“十三五”,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將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砥礪奮進,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記者陳二厚、齊中熙、何雨欣、劉羊旸、樊曦、林暉) |
相關閱讀:
- [ 10-26]全會四論|習近平經濟新常態論述將貫穿五中全會,提領十三五
- [ 10-26]龍巖市永定區陳廈生強調安全生產“十三五”安全專項規劃工作
- [ 10-26]南安市科學編制“十三五”安全生產專項規劃
- [ 10-26]十八屆五中全會今開幕 經濟指標調整等或成重點 議題聚焦“十三五”規劃
- [ 10-26]十八屆五中全會今起召開 議題聚焦“十三五”規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