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分錢,不好賺,不能賺,不要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指出:中國資本積極“走出去”,要面對幾道坎:首先是政治風險,如由于地緣政治和法律體系帶來的不確定性。 其次是市場風險和文化風險,如中國對落后國家投資中,因當地的環保建設理念不同,導致水電站、礦山等開發遭遇當地百姓、NGO組織抵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提醒,中國企業“走出去”仍需加強共贏意識,讓上下游企業和當地百姓獲益,不賺“最后一分錢”。 隆國強:中國人很勤奮,大小企業甚至個體,一周七天不休息,勤奮賺錢有問題嗎?大家要記住,出去后不要去賺“最后一分錢”,要留有余地。 走了12·5,喜迎13·5 眼下,十二五即將完美收官,十三五規劃正揚帆起航。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一頭連著活躍的東亞經濟圈,一頭連著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同時,2014年10月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還明確了”簡化程序、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方向,中國資本出海大門更加開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晉平指出,眼下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仍處于于價值鏈的中低端,提升產業鏈地位要“雙管齊下”,一方面在跨國公司參與的經濟中不斷學習,向上游延伸;一方面要利用區域合作,在對外投資中合理調整產業布局。 趙晉平:日本在80年代就這么做。加強創新的同時,把大量失去競爭力的產業轉移到東亞很多國家。通過產業鏈延伸,形成區域生產網絡,提升了日本在全球的價值鏈地位。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指出,引導一帶一路,中國應夯實基礎,既要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加快建設自貿區網絡,同時引導傳統產業調整布局,加強跨境金融服務能力。也應看到,在“走出去”的實踐中,各國在信息意識、經濟基礎等方面存在差別,步調不一致,會適得其反。他認為,一帶一路應“先造勢、謀共識、后用力”。政府推動,先虛后實,因勢利導。 劉尚希:比如東北建一所橋,我們說到做到立刻搞好了,俄羅斯那邊沒開工呢,還再討論,這不是白搭嗎?在緬甸,搞項目也有類似問題。國際戰略的實施,很難用國內理念和改革辦法推動。國際戰略怎么實施?一句話“用勢,后用力”,順勢而為。不能一開始就謀利,拿別人就嚇怕了。造勢最關鍵的是,就是利益風險共同體意識。 |
相關閱讀: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