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的價值】 菲律賓池龜如果滅絕,很難想象會對人類生存構成什么影響。但張勁碩解釋說,任何一種物種,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價值,也許某一個物種的滅絕在短時間內看不出會對自然界構成什么影響,但這正暴露了人類對它們的了解極為有限。 “我們總強調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它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和道理,”張勁碩說,“菲律賓池龜的滅絕可能在短期內對森林生態沒有多少影響,因為可能沒有什么物種一定要依賴這種龜才能生存,但是既然它演化了幾億年至今,那么它的存在與環境就一定存在某種關聯,只不過現代科學研究還沒有發現這種潛在的關聯度。退一步說,它的存在,保持了生物基因庫的完整,這就是它存在的價值。” 張勁碩舉例說,在人類發現青蒿素的藥用價值前,可能沒有人會去關注蒿草。自然界就是這樣,一種生物的存在可能攻克一種自然界疾病,這種潛在的關聯很多,被人發現的很少。 正是緣于人類的懵懂、偏信、執迷和無知,讓很多野生動物成了盤中補藥和籠中玩物。特別是最近一二十年,很多動物學家觀測到了一些極為悲哀的變化和趨勢,兒時耳熟能詳的許多動物名稱,今后也許就會成為“已經滅絕的古生物”。 【不止是堪憂】 談到一些動物,張勁碩很感慨。他為記者盤點了幾種人們很熟悉、但卻有可能永不再見的野生動物。 鴻雁,也就是大雁,家鵝的祖先,具有極高的基因遺產價值。但如今,野生鴻雁已經“瀕危”。中華穿山甲,中國特有的物種。因為其藥用價值和一些人的食用癖好,其種群數量大幅減少,去年被國際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調為“極危”級別,在野外幾乎滅絕,比野生大熊貓還少。同樣命運的還有野駱駝、白鰭豚、白頭葉猴、勺嘴鷸、玳瑁等。 另有一些動物,人工養殖的很多,但在野外環境中幾乎消失,例如揚子鱷、中華鱘、丹頂鶴、高鼻羚羊。 還有幾種經常被人關在籠子里的觀賞鳥,在野外也瀕臨滅絕,如紅嘴相思雀、百靈鳥、畫眉等。同樣瀕危的還有禾花雀、黃胸鹀等,它們的種群數量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與它們近些年在中國南方經常被人非法端上餐桌不無關聯。 上述野生動物,在1989年頒布《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時,有些榜上無名,有些僅為二級保護動物。新名錄未及更新,它們就已經消失或瀕臨消失。 最后,再聊三種野生動物,它們的名聲不及大熊貓,但它們的野生種群數量已經低至令人震撼的量級。 中華鳳頭燕鷗,已不足50只。 海南黑冠長臂猿,不足20只。 斑鱉,傳說中的“神龜”,壽命可達400年以上,曾廣泛生活在長江、太湖流域,如今,全球僅存3只活體,且都在動物園中圈養度日。 神龜雖壽,怎堪貪欲的占有。(凌朔 孫晶)(特稿·新華國際客戶端) |
相關閱讀:
- [ 10-27]菲律賓擔心稀有森林龜死于“中國需求”
- [ 10-25]菲律賓反政府武裝承認綁架槍殺南部鎮長父子
- [ 10-24]菲律賓一貧民區發生火災
- [ 10-20]菲律賓官方稱臺風“巨爵”已致18人遇難
- [ 10-23]臺風持續襲擊菲律賓 多地發生洪災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