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輝煌十二五)“十二五”中國經濟換擋調速穩步前行 結構不斷優化民生改善明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肖中仁、實習記者王嘉旖):過去五年,中國發展砥礪前行。在唱衰聲音不絕于耳,“硬著陸”、“崩潰論”此起彼伏的背景下,中國卻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發展成績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亮點頻出,百姓生活也更有保障和富足。 “居民:就這個社區養老、家庭養老,國家給辦好了。” “居民:我感覺現在的中國人比以前更有錢了,而且我身邊出國旅游、出國留學的人比以前更多了。” “居民:高鐵提速非常好,因為我現在在濟南工作,北京這邊也是有學習的機會,經常來回跑,這邊也有一些臨時的兼職工作,所以就很方便。” “居民:大家可以有能力、有時間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換擋不失速,年均增速預計可達7.8%,高于同期全球2.5%的年均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中國也成為全球第二個經濟總量跨越“10萬億美元”門檻的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四分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發展也呈現出特有的韌性、潛力和回旋余地。“十二五”期間,中國蟬聯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同時也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城鎮化率超過50%,研發投入躍居世界第二,高鐵里程位居世界第一。 在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績之余,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也引發了不少關注。對此,專家認為,注重平衡和可持續的增長,將成為中國的新常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表示,“調結構、轉方式”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將為發展積蓄不竭動力,“產業結構在繼續優化,結構調整繼續推進,突出表現在服務業增長還是比較快,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的趨勢更加明確。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個百分點,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穩步推進。” 正如盛來運所說,“十二五”期間,中國的服務業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經濟增長從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加快轉變;消費超過投資、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主動力;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互聯網向各領域加快滲透;創新驅動作用日益彰顯,科技成果產出規模擴大,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3%。 在努力實現經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過程中,中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正不斷提高。從過去向發達國家出口服裝鞋帽,到如今的高鐵和核電“走出去”,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成效初見端倪。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中國的多項產業已具備全球競爭力,“高速軌道交通、百萬千瓦的核電裝備、百萬千瓦的超超臨界的火電裝備、百萬千瓦的水電機組、特高壓輸變電設備、萬米深海石油鉆探設備、移動通信系統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已經具備全球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國通過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不僅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突出貢獻,也拓展了國際合作的新空間。“十二五”期間,中國資產全球配置速度加快,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達到4000多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高端裝備也大步走向世界。此外,中國實際使用外資躍居全球第一,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舉例介紹說:“今年1至9月,有一大批國家的國外企業達成了新的對華投資合同,其中中美合同外資金額比上年同期增長高達50%,達到了58.3億美元;同時,合同外資增長的還有其他一些國家,比如德國和韓國的企業。這些數據正好印證了聯合國貿發會近期對全球主要跨國公司的調查所顯示的情況,就是中國繼續在全球十大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當中排名第一。” 此外,民生作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標尺。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十二五”期間,中國保基本、兜底線、廣覆蓋的民生保障網不斷完善。比如,城鎮新增就業連續超額完成年度任務,居民收入增速接連“跑贏”經濟增速;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億;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約1億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了1歲;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高考、戶籍、司法等事關公平正義的改革措施也在陸續出臺。分析指出,與以往相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民生底色”更加鮮明。 |
相關閱讀:
- [10-26] 回眸“十二五”我國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經典場景
- [10-26] 透過數字看“十二五”婦女發展
- [10-27] 漳州“十二五”援疆項目完美收官
- [10-27] “十二五”時期我國?證券期貨業快速發展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