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李克強訪韓將開啟東北亞合作新局面
2015-10-29 15:06:09? ?來源:新華網韓國頻道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10月29日電(記者田明)應韓國總統樸槿惠邀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訪問期間,他將與日、韓領導人共同出席在首爾舉行的第六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王生在接受新華網記者專訪時表示,本次外交行動充分體現了中國想推進東亞經貿一體化的誠意。預計此舉不僅會緩和中日關系,而且會使中韓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更上一層樓,由政熱到經熱,從而開啟東北亞合作的新局面。 時隔3年后,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終于在韓國重啟。在國際形勢復雜敏感、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情況下,此次會議的重啟,標志著中日韓三國合作重回正軌。對此,王生表示,這既是“21世紀新地區主義浪潮”的客觀要求,也是順應東亞經貿一體化大趨勢的產物。中日韓三國是東亞經貿一體化的主角,三國之間雖然存在著領土爭議與歷史認識問題,但中日韓三國時隔3年重啟會談,可以說是高瞻遠矚、求同存異。 據介紹,本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期間,三國將就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推進這一議題深入交換意見。對此,王生表示,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后,歐盟東擴、東盟崛起等一系列具有世界影響的區域合作組織再次獲得發展,學界一般稱之為“新地區主義”。而這波“新地區主義”浪潮并沒有對全球化造成大沖擊,卻成為全球化蓬勃發展的重要階段。地區合作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 王生說,中日韓自貿區是順應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同時也是日益強烈的內生需求的體現。目前中韓之間已經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并有望早日生效。中日之間和日韓之間還沒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中日韓自貿區應建立在雙邊自貿區的基礎之上。因此,中日之間,日韓之間要“求同存異”,克服歷史認識等方面的分歧,為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而共同努力,互利共贏。 眾所周知,中日韓三國在世界經濟版圖和國際經貿合作中占據重要位置。三國人口總數占世界的20%左右,經濟總量占亞洲的70%、世界的20%,外匯儲備占世界的47%,對外貿易總額和對外投資總額均占世界的20%。中日韓加強經貿務實合作對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和全球經濟合作都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李克強總理訪韓期間,將就推動中國四項發展戰略實現對接同韓國領導人交換意見,其中包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韓國“創造型經濟”、“中國制造2025”與韓國“制造業革新3.0”、兩國開拓第三方市場政策、中國“一帶一路”與韓國“歐亞倡議”。對此,王生表示,中韓之間在東亞經濟合作方面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就目前來看,戰略對接是一條不錯的共贏之路。 王生說,韓國要實現“歐亞倡議”構想離不開中國。當前,韓朝關系仍處于緊張狀態,而朝鮮又是韓國推動和實施“歐亞倡議”繞不過去的“坎兒”。因此,通過中、韓、俄、朝的多邊合作,吸引朝鮮參與“歐亞倡議”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案,使朝鮮“搭便車”,改善其基礎設施建設。中俄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韓朝雙方在合作中的互不信任感和顧慮,維持合作的長期穩定。另外,韓國在多邊合作中還可獲得中國在資金方面的支持,這對其“歐亞倡議”的實施會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去年7月,習近平主席在對韓國進行“走親戚式”訪問時提出,中韓要做實現共同發展、致力地區和平、攜手振興亞洲、促進世界繁榮的“四個伙伴”。今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不顧韓國暴發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對韓國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樸槿惠總統曾于2013年6月訪問中國。今年9月,她再次來華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而本次李克強的出訪必將進一步推動中韓關系的發展。 對于兩國高層間的頻繁互動,王生表示,兩國建交以后,在政治方面,互信與共識不斷增多。兩國關系基本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的局面。同時,雙方領導人就中韓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及時、坦誠地交換意見,中韓領導人見面時,談論更多是關于“合作與未來”,從而推動兩國關系沿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向前發展,可以說,中韓關系政治基礎的穩固是其健康發展的基石。伴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韓國加入亞投行、中韓FTA的簽署及生效,中韓關系的發展前景廣闊,會更上一層樓,為早日實現東亞一體化做出貢獻。 |
相關閱讀:
- [ 10-29]李克強與默克爾“老友”會面 小范圍會談“超時”
- [ 10-29]李克強為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歡迎儀式
- [ 10-29]默克爾今起第八次訪華 將到訪李克強家鄉安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