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任重】“我們不需要被告之什么該吃,誰值得去愛”,87歲的印度著名生物學家巴爾格瓦28日公開向國內日漸禁錮的社會氛圍說不。這位印度分子生物學奠基人日前退還了1986年獲得的印度公民榮譽獎獎章,同時加入了印度百名科學家向政府請愿的隊伍,他們反對政府對近來一系列侵害人身自由、言論自由的暴行采取不作為態度。 巴爾格瓦退獎的新聞成為29日印度輿論的焦點,他是首位以退獎抨擊印度缺乏自由環境的著名科學家,其身后還有上百名印度資深科學界人士聯名向政府請愿。據《印度時報》29日報道,他們在給總統穆克吉的請愿書中寫道,“不寬容和仇恨在這個國家肆意傳播”,科學界對這種侵蝕科學和理性的狹隘氣氛深感憂慮,“印度憲法規定,這個國家需要有科學精神、人本主義精神和改革探索的精神。不幸的是,我們現在目睹的是非理性和宗派思想。政府尤其是推動者”。印度另一名分子生物學家巴拉蘇布拉馬尼安說,近來發生的很多事件都針對言論自由,“如果政府不出面介入,將給全國發出錯誤的信息。”《印度時報》說,巴拉蘇布拉馬尼安的表態代表了很多科學界人士的看法。科學界人士將目前的氣氛比作“接近爆點的原子彈”,“隨時都會爆炸,將這個國家帶進一片混亂”。 科學界的加入是本次抗議的第二輪,此前兩天,數百名印度作家、演員和藝術家發起向政府要自由的抗議行動。10名電影制作人周三退回政府給他們頒的獎章,以抗議這個國家越來越嚴重的“不寬容氣氛”。印度影視界在給總統和總理的信中說,他們聯名寫信支持印度電影學院學生已持續4個月的抗議活動。“我們看到政府對學生抗議筑起的石墻。我們也看到作家、理性認知遭到謀殺,這令人很絕望。這不是隨機的暴力,而是因為信念和觀點被謀殺。但官方沒有做任何譴責,我們質疑這種沉默。”《印度時報》報道說,印度文藝界人士用黑布罩住嘴,在新德里抗議肆虐的“系統性不寬容”。400多名藝術界人士,包括作家、畫家、劇作家等也發表聯合聲明。 巴爾格瓦在接受《印度時報》采訪時表示:“藝術家能夠用他們的作品表達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我只能用退回我最珍愛的獎杯來表達憤怒。一個有責任的科學家是對社會問題敏感的,自由精神、理性主義是科學工作的溫床,但現在政府試圖讓宗教的偏執思想制度化,并放縱由此衍生的極端行為,這是在摧毀印度的科學基礎。”一系列針對進步作家、學者的謀殺令巴爾格瓦心寒,他聲稱越來越多“持小眾意見者”受到排擠,而那些在印度潛伏了幾十年的宗教主義狂熱者開始在莫迪政府的眼皮底下抬頭,他們以殺人的方式散布歧視與仇恨。 近來印度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引發印度科學界、藝術界、文學界憤怒,例如近兩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的“禁牛事件”。上月初,一伙村民闖入印度北方邦一個穆斯林家庭,原因是這戶人家被懷疑私藏牛肉。數百名村民最終將50歲的戶主打死,他22歲的兒子也被打成重傷。 除了吃什么,說什么也務必謹慎。印度卡納塔克邦大學學者卡波里今年8月30日被兩名不明身份的槍手打死,他的死被認為與發表“宗教異見”有關。地處印度南方的卡納塔克邦擁有大量印度教虔誠信眾,其中林伽派更有不少極端分子,他們認為卡波里關于宗教歷史的研究詆毀了印度教。卡波里之后,最新的宗教襲擊目標是該邦另一位已退休的教授巴格萬,他的家盡管已受到政府24小時保護,但巴格萬仍收到來自宗教極端分子的恐嚇信。 |
相關閱讀:
- [ 07-20]近年不少文藝界名家紛紛在福清登場
- [ 07-10]中國文藝界“反腐第一刀”直指國有院團負責人
- [ 07-10]文藝界反腐“第一刀”為啥砍向顧欣?
- [ 07-02]遠離毒品,文藝界應做表率
- [ 04-17]14歲少年欲輟學救母續:仙游文藝界為他們加油鼓勁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