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今起施行 朋友圈傳謠最高可判七年
2015-11-01 07:14:12??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8月底獲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下述簡稱為“刑九”)將于今天起正式實施,醫鬧、襲警、替考、虐童等一系列曾引發輿論關注的違法行為,被正式納入刑法制裁的范疇。新法規正式實施,一些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條文,備受關注。 校車客車超員、超速入刑 【原文】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拘役,并處罰金:(一)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二)醉酒駕駛機動車的;(三)從事校車業務或者旅客運輸,嚴重超過額定乘員載客,或者嚴重超過規定時速行駛的;(四)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定運輸危險化學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背景】在2011年獲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八)》中,危險駕駛罪入刑,提高了對該種行為的處罰力度,評論認為此舉有利于打擊“馬路殺手”。在《刑八》的基礎之上,《刑九》將校車、旅客運輸等超速、超載的行為納入處罰范圍,同時,還將對為該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機動車所有人、管理人依法處罰。 有媒體統計,2010年至2014年的近5年間,全國至少發生43起校車事故,多數涉及超載現象,約8成均有致死情況,死亡人數達153人,校車事故頻發成近年來的突出問題。 違規提供公民個人信息 最高可判7年 【原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背景】近年來,民眾的生活中,不少人都有過被推銷、詐騙電話騷擾的經歷,卻不知個人信息是如何遭到泄露的。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的保護,是此次修正案的亮點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周漢華指出,這次修訂擴大了犯罪主體和侵權行為的范圍,體現了對個人信息更大邊界的保護。 辦假證最重判7年 用假證冒名頂替也將受罰 【原文】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在依照國家規定應當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的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用于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背景】轟動全國的陜西“房姐”龔愛愛即是通過多個身份證件從事民事活動。有分析稱,刑九將使用偽造變造證件情節嚴重的行為入罪,提高打擊準確性,掐斷使用偽造變造證件的源頭,有利于維護安全、誠信的社會秩序。 2015年6月“南昌高考替考案”的一名嫌犯在列車上被鐵路警方抓獲。圖為鐵路警方查獲的三張身份證、一張由他人身份證購買的車票和一張2015年高考準考證。贛州鐵路公安處供圖 國家考試作弊最高可判7年 打擊替考 【原文】“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背景】除上述行為外,修正案還對提供作弊器材、非法出售相關試題和答案、替考等行為進行處罰。至于替考,或讓他人替自己考試的行為,將被處以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替考行為不僅破壞了社會誠信,也侵害了其他考生的權益。此前針對替考行為尚無明確規定,使得不少學生鋌而走險。專家指出,打擊考試作弊行為,懲處方法從以前的取消成績到禁考,現在甚至有了入刑的相關規定,國家打擊考試作弊的力度越來越大。 職業醫鬧遇“殺威棒” 【原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背景】近年來,醫療糾紛中,患者及其家屬通過雇傭“醫鬧”向醫院方面施加壓力,借機鬧事的現象稱為輿論熱點話題。這類活動經常采取毀壞財物、擾亂正常醫療秩序、毆打醫務人員或在醫療場所滯留等方式向醫院索取高額賠償。有些人看中其中“商機”,使“醫鬧”成為一類特殊的“職業”。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中,“醫療”是較原先條款新增的領域,這也意味著“醫鬧”通過此次修正案正式入刑。分析認為,將“醫鬧”行為明確納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會對不法分子起到威懾作用。 暴力襲警將從重處罰 【原文】 “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背景】近年來,“暴力襲警”事件頻發,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根據公安部今年4月透露的數據, 2010年至2014年,公安民警因同犯罪分子作斗爭而遭受暴力襲擊負傷8880人,占負傷民警總數的42.8%,連續5年總體上升,其中2014年2417人,比2013年上升24.1%。 “不少警察在執法時往往不希望惹事,小事大都采取息事寧人的態度,出大事才采取手段,客觀上縱容了‘襲警’現象發生。”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皮藝軍認為,懲治率不高、追究不嚴,也是導致襲警現象頻發的重要原因。 資料圖 張浩/漫畫 上述條款被增加至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之后,成為妨礙公務罪的第五款。 |
相關閱讀:
- [ 10-29]刑法修正案下月起正式實施 微信微博造謠最高獲刑七年
- [ 10-29]刑法修正案(九)中下月施行 關于交通管理那些事
- [ 09-01]刑法修正案(九)是民主立法好樣本
- [ 08-31]刑法修正案“護航”信息網絡安全 專家析五大亮點
- [ 06-25]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五大看點解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