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以來,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正在習慣一種新的“常態”,那就是眾多世界性大國或地區性大國的政要紛紛來訪,并一次走遍這些國家。在這份政要名單中,至少已經包括美國國務卿克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以及印度總理莫迪。 位于歐亞大陸腹地的中亞,近來為何能夠吸引如此多大國多年未有的高規格來訪? “組團”遍訪五國 10月28日至11月3日,美國國務卿克里高效遍訪中亞五國,這不僅是其上任以來的第一次,而且在美國歷任國務卿外訪中也從未出現。 克里此行的重頭戲,是在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與中亞五國外長共同舉行“C5+1”(中亞五國+美國)機制對話。據悉,這一對話尚屬首次,核心議題是近來火熱的地區局勢和安全問題。 會后,美國政府還宣布了在經濟、氣候、教育等領域向中亞國家提供援助的一系列新計劃,顯示出與該地區加強聯系的誠意。 近半年來,將視線聚焦中亞的不只美國一家。 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末,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帶領著一支規模不小的企業代表團,對中亞五國進行了“旋風式”訪問,這也是日本領導人9年來首次到訪中亞。 《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此次訪問推動了總額超過2.2萬億日元的訂單項目取得進展。此外,安倍還承諾,今后5年將向中亞各國提供25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資金。 而在更早的7月,印度總理莫迪在去俄羅斯參加上合組織峰會以及金磚國家峰會之前,也“順道”訪問了中亞五國。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莫迪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發表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對這一地區全部5個國家的訪問,表明我們對與中亞的關系發展到新高度的重視程度。” “示好”背后的考量 “蘇聯解體之后,中亞地區歷來都是世界性大國以及地區性大國關注的熱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邢廣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中亞為各大國所青睞,與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豐富的能源資源密不可分。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因天然氣儲量豐富被譽為“第二個中東”。在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看來,這一地區堪稱“歐亞大陸的巴爾干”。無論是美國、日本還是印度,在這一地區加緊活動,實際都是希望在這片“必爭之地”增強影響,搶得先手。 當然,相似的行動背后有著各國各自的戰略考量。 “烏克蘭危機之后,俄羅斯竭力推動歐亞經濟聯盟這個地區一體化組織,在中亞地區加快一體化步伐,這是美國不愿看到的局面。”邢廣程指出,過去幾年,由于阿富汗戰爭的失利,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影響有所削弱,近來其準備投入更多氣力,增強在這一地區的存在感。 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專家卡贊采夫也認為,區別于此前因為阿富汗問題而關注中亞,美國此次意在對抗俄羅斯在這一地區不斷擴大的影響力。 此外,面對動蕩不安的中東局勢以及異軍突起的“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美國也急需加強同鄰近的中亞國家的合作,尋求反恐和地區安全的出路。“與中亞地區加強聯系,將對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反恐活動起到提供情報、協調政策等輔助作用。”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弘說。 而對日本、印度來說,中亞地區同樣有其特殊的吸引力。 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所長楊恕指出,日本更為看重的是中亞地區的市場、能源和礦產資源,而印度則將中亞視作與巴基斯坦競爭的戰略后方,一直十分重視與這一地區的聯系。印度《第一郵報》網站認為,印度還希望與中亞地區國家深化關系,尋求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安全。 事實上,在這些大國主動示好的同時,中亞各國本身也有著尋求外交多元化的意向。“除了與俄羅斯保持傳統的密切關系之外,中亞國家也希望通過與不同大國的交流互動,獲得最大的本國利益。”邢廣程說。 中亞國家意在“平衡” 有分析認為,在目前烏克蘭、敘利亞等諸多地區熱點問題懸而未決的形勢下,美、日、印等國轉而調整或強化中亞政策,或將帶來中亞棋局的新變動。而在相互較勁的各方力量中,關系持續走冷的美國與俄羅斯是一組最難以忽視的對手。 “美國在中亞地區的存在感越強,對俄羅斯在該地區影響力的削弱就越大。因為兩國在該地區的合作意向很弱,競爭意識卻很強,雙方都試圖在戰略層面遏制對方。”邢廣程認為,克里此次中亞之行表明,未來一段時間,中亞將成為美俄之間新的博弈場,雙方將再次展開激烈的競爭。 烏茲別克斯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去年年底,普京訪問烏茲別克斯坦,不僅表示將加大對烏的投資和貸款援助,還一筆購銷了烏欠俄的8.65億美元債務。美國隨即也開出誘人“禮單”。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方面今年8月表示,已完成對烏328輛裝甲車的無償供應。 不過,時殷弘認為,美國目前在中亞并不存在特別重要或非常緊迫的利益,而且其尚未從中東泥潭脫身,美國只是希望在中亞地區保持已有影響,短期內并不會將此作為優先的戰略選擇。 無論如何,毋庸置疑的是,相比過去,中亞地區正被越來越多的目光所關注。面對來自各方的橄欖枝,中亞各國又將何去何從? 哈薩克斯坦官方媒體日前刊文稱,中亞國家始終奉行“平衡外交政策”,對于美國加大影響力的努力,從平衡其他國家已有勢力的角度,持相對歡迎的態度。 “中亞國家采取的,一個是外交平衡,一個是利益均沾。誰給的好處多,就和誰合作。”楊恕認為,中亞地區一直存在的多元力量博弈的格局還將繼續,而對于有意爭奪在這一地區影響力的各國來說,究竟誰能占得上風,拼的還是國家實力和政策方式。 |
相關閱讀:
- [ 02-22]美國首次與中亞國家簽署《刑事司法互助協定》
- [ 08-26]中亞國家聯合新聞團來巖訪問 下一站去廈門
- [ 08-26]中亞國家聯合新聞團來龍巖訪問 下一站將去廈門
- [ 11-30]歐盟望與中亞國家建立新合作機制
- [ 09-19]中亞國家強烈譴責美國電影詆毀伊斯蘭教先知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