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原則”是推動“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綱”與“魂”
2015-11-05 13:32:3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唐麗萍 唐麗萍 |
分享到: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3日電(朱書緣)今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文簡稱“《建議》”)全文發布。《建議》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要堅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多位專家分析認為,《建議》全文2萬余字最核心的字眼是“發展”,“發展”成為一條主線貫穿于全部內容。《建議》不但宏觀地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強調了必須遵循的原則,明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和思路,而且具體規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七項要求”,有了貫徹落實的可操作化的路線圖。 準確研判發展形勢: 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建議》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就此,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分析認為,《建議》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即中國經濟社會步入新常態下的新形勢,依然強調指出“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這一判斷是十分清醒也是十分必要的。未來五年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盡管這一戰略機遇期隨著我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國際影響力已經上了一個大臺階,其內涵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但全球經濟需要中國經濟繼續保持穩健增長,世界需要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壓艙石”。同時,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還面臨結構轉型時期的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只有“堅持發展”不動搖,才能解決中國的所有問題;只有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戰略機遇期,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 明確提出發展原則: 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保證 就怎樣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建議》提出必須遵循六大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依法治國、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黨的領導。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認為,這六個堅持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基本遵循。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顯了我們黨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則,也凸顯了改革發展成果要與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張占斌說:“這六大發展原則相得益彰,彼此支撐,是“十三五”時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綱”與“魂”。 “這六條原則,是我們黨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提出的,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說。他認為,原則一旦形成就成為人們行動的依據、準繩和規范。《建議》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六條原則”的總結和提煉,深刻反映和總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規律,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保證。 清晰確定發展新目標: 符合國情 貼近百姓 問題導向 《建議》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三是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四是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五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指出,按照“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這次《建議》提出了這五個方面的新目標要求。這些發展目標的設定具有以下三個特點:第一是符合國情。深入分析國內國外發展環境,充分考慮“十二五”發展的延續性,又與時俱進、因應時勢豐富了目標內涵。第二是貼近百姓。目標要求把增進人民的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的目標都是人民群眾最關心,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需要做的、使人民群眾看得見、能受惠的實事。第三是問題導向。《建議》在目標設定上突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難點和短板問題。《建議》提出了收入差距的縮小、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等,這些目標都體現了問題導向。 |
相關閱讀:
- [ 11-05]平潭迎“十三五”大機遇 深化對臺合作交流
- [ 11-05]中共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發布
- [ 11-05]武平縣委書記陳廈生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十三五”規劃編制
- [ 11-05]平和舉辦“十三五”規劃項目策劃大賽 最高獎勵50萬元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