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6日電 美國宇航局5日發布了“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入軌后的第一項數據分析研究結果。研究顯示,由于火星沒有磁場保護,使得太陽風將大氣吹散,從而造成了目前火星上的寒冷干燥氣候。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鄭永春博士日前接受中新網采訪,就美國宇航局的這項火星探測重大發現進行解析。 鄭永春稱,人們越是了解火星,就越可以發現火星內部、火星表面和火星大氣之間的相互聯系。火星是否具有適合人類移居的潛力?火星上是否存在大規模的水?火星氣候是如何變遷的?回答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了解火星不同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隨時間變化的歷史。 他稱,之前的研究已經證明,火星曾經有過大規模的液態水,這要求火星有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以實現持有液態說所需要的溫室效應。但科學家在火星表面或一定深度都沒有發現充足的含碳礦物,無法支持火星曾經濃厚二氧化碳被埋藏到了地下。然而,火星大氣逃逸、消散到太空中可能是火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 鄭永春介紹,由于火星沒有全球性的磁場,太陽風可以直接抵達火星,將火星高層大氣中的帶電離子驅趕走。“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MAVEN),即“馬文”號的探測結果發現,過去40億年中,火星大氣粒子逃逸對氣候變遷有巨大影響。 不僅太陽風,不時出現的太陽風暴產生的影響更為顯著。當太陽風暴擊中火星大氣層時,大氣逃逸速率將提高約10-20%。平均火星每秒約有100克的大氣被吹走,相當于一個大面包的質量。 鄭永春還介紹稱,目前,火星軌道上共有3顆探測器正在工作,其中包括“奧德賽”號火星軌道器、“火星勘測軌道器”和“火星快車”軌道器。火星表面還有兩輛火星車正在工作,“機遇”號和“好奇”號。 他指出,與耗資26億美元、研究火星表面地質和物質組成的“好奇”號不同,“馬文”號是第一顆探測火星高層的探測器,大部分時間停留在火星的軌道上,獲取不同高度的火星大氣分析數據。 鄭永春稱,此次“馬文”號對火星大氣消失之謎的關鍵性發現將有助于進一步了解這顆神秘的紅色行星,并為人類未來實施登陸火星計劃提供重要依據。 |
相關閱讀:
- [ 11-06]NASA公布火星新發現:太陽風蠶食大氣和水
- [ 11-06]NASA重大發現:太陽風以每秒100克速度剝離火星大氣
- [ 11-06]NASA招募探索火星宇航員 為探索火星組建團隊
- [ 11-03]17歲華裔神童進NASA工作 8歲上大學(圖)
- [ 11-03]美國17歲華裔神童進NASA工作 8歲上大學
- [ 11-03]NASA公布太陽4K視頻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