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20年的發展,我國信用消費市場日漸成熟,信用卡消費在城市居民生活消費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兼顧大部分客戶的普遍性和個體客戶的差異性,是未來信用消費發展的核心所在。同時,信用市場發展的關鍵還在控制信用消費中的風險 信用消費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有多大?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信用卡交易總額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58%。2015年上半年,消費支出對GDP貢獻達到60%,信用消費對國內消費的拉動作用日益突出。 我國的信用消費市場是如何一步一步建立的,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如何體現?如何破解金融機構風控與盈利關系問題?繁榮我國信用消費市場還需哪些努力?《經濟日報》記者近日采訪了銀行業有關人士。 信用消費從無到有 信用消費,主要是指消費者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借款,用于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一種消費方式。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欲需求出現大幅上揚。1985年,中國開始探索信用卡業務,由于政策限制和個人信用制度的缺失,只能發行“先存后貸”的信用產品。到了1995年,廣發銀行推出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實現了先消費、后還款,國內外均可使用。信用消費作為一種全新消費方式,對釋放當時的消費需求意義重大,也深刻影響了老百姓的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 目前的信用消費市場,包括銀行的信用卡等業務、消費金融公司貸款業務、互聯網金融公司信用消費業務等。其中,銀行的信用卡消費占大頭,“銀行業以信用卡為載體,聯合零售、交通、餐飲、旅游等行業,為廣大消費者整合了巨大的商戶和行業資源,構建了信用消費‘大生態格局’。”廣發銀行副行長王桂芝告訴記者,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免費使用銀行的額度和資金,這直接為我國消費內需市場輸送了“血液”。 11月5日發布的《中國信用消費白皮書》顯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銀行業整體信用卡授信余額達到6.4萬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5.6%。同時,信用卡消費額呈現較快增長。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信用消費市場信用卡交易總額為7.6萬億元,而到2014年已達到15.2萬億元。 |
相關閱讀:
- [ 09-21]郵儲銀行永安市支行突破全省首筆個人信用消費貸保證保險貸款
- [ 07-29]個人信用消費貸款 額度最高可達100萬元
- [ 06-08]中大電商大佬搶入學生信用消費風口
- [ 12-03]愛分期,試水大學生信用消費
- [ 08-22]泉州開展分期付款等信用消費大型零售企業可獲獎勵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