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十三五:創新理念振興“中國制造”
2015-11-09 15:13:58??來源:國際在線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國際在線專稿: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9日勝利閉幕,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中指出,要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基本理念。其中,“創新”被擺在最為核心的位置,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而外媒也對中國如何實現創新發展,以及創新會給中國帶來何種變化表現出極大關注。 英國《金融時報》11月5日刊文指出,中國新的五年規劃將創新放在了發展的核心位置上,事實上,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現在擁有在世界上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創新公司華為和中興。此外,在市值、流量和收入上,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也都在世界10大互聯網公司之列。他們均擁有創新的商業模式。 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研究顯示,去年中國研發投資成本約為2000億美元,在投資總量上據全球第二位,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此外,中國在專利申請方面也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13年,專利申請數量超過82.5萬,同年,美國的專利申請數量為57萬。 總部位于北京的聯盟發展集團(Alliance Development Group)克里斯?迪安杰利斯(Chris DeAngelis)表示,中國高校和年輕畢業生在軟件開發等領域存在巨大的創造力。 美國《赫芬頓郵報》11月5日刊文稱,“創新”和“大眾創業”幾乎已經成為中國政府官員的口頭語,這反映出中國領導人意識到,近幾十年來,以大量勞動力和資本的投入為標志的出口制造業經濟帶來的高速增長已經失去動力。經濟的持續增長只能依靠基于信息技術應用的創新產業。十三五規劃只是中國經濟轉型、實施“中國制造2025”長期戰略的開始,人們可以對中國結合智能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目標更有信心。 澳大利亞《商業觀察家》網站11月5日發表評論員文章稱,中國要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就必須要創新發展。事實上,中國政府把創新放到了十三五規劃的核心位置,希望目前占國內生產總值4.4%的互聯網行業更夠在改造國家經濟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據麥肯錫咨詢公司(McKinsey)預測,從2013到2025年,互聯網行業產生的經濟活動可能給中國帶來4萬億到14萬億的收入。 《印度快報》11月6日刊文稱,中國在過去的三十年內一直堅持改革和創新,而這也將成為未來中國的主要驅動力。在未來五年內,中國將采取多種措施,以提高企業創業和創新的規模,并采取“互聯網+”的戰略來鼓勵新技術、新行業和新商業模式的產生。創新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創企業和產品最重要、最受重視的能力。 中國自主創新的品牌越來越多,越來越強勁。中國的UC瀏覽器已占據印度移動瀏覽器市場的“半壁江山”,以40%的份額名列第一,而微信也成為許多印度人和親朋好友溝通的重要手段。 此外,在能源方面,中國也是“新字當頭”。據報道,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投資已超過830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在2020年將達到15%,2030年則將達到20%。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僅使中國的經濟更加強大,而且也更加綠色。(胡慧敏 渠鴻儒) |
相關閱讀:
- [ 11-09]中財辦:十三五期間GDP增速目標需全國人大確定
- [ 11-09]白話十三五:中國故事開新篇
- [ 11-09]“六大原則”是推動“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綱”與“魂”
- [ 11-09]解讀“十三五”規劃,“中國夢”全面起航
- [ 11-09]俞正聲就人民政協建言“十三五”規劃提五要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