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1月9日消息(記者 孫利 李瑞)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這其中,綠色發展理念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存在什么邏輯關系,在未來五年的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將如何體現綠色發展理念?就此話題,記者專訪了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
?
??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裝備保障方隊。陶宏祥攝
公方彬教授指出,在我國乃至全球生態環境持續惡化、世界范圍綠色經濟發展趨勢的背景下,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就是要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讓綠色發展的理念照進現實。
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把綠色提出來,很新穎。我國強調科學發展以后,已經突出這個思想,甚至這些年來中央的重要文件都突出了綠色發展的問題。為什么還是感覺很新穎?因為把綠色發展放到整個國家發展五大理念中,上升到觀念層面,不是一個執行過程中操作性的規范,一個要求,它是思維方式、思想方式、價值觀的問題。綠色發展是什么發展?就是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的走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強調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新格局,這個要求很明確,內涵也很清晰。
公方彬教授認為,綠色發展要求經濟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綠色生產方式。國防和軍隊建設雖然并不直接生產財富,但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為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持。
反映在軍隊,哪些東西值得關注?比如節約資源問題,軍隊建設取得于社會,軍隊自己不生產財富,軍隊建設的資金都來自于財政。而財政是人民群眾創造的勞動成果,節約不節約的問題,在我軍反映的更清楚、更深刻。因為軍隊每節約一塊錢,就相當于減輕人民群眾一塊錢的壓力。軍隊建設和國民經濟相輔相成,軍隊更強大,社會更安全,大家可以安心構建社會,創造財富,享受生活,所以投入是必要的,它不是浪費。但是軍人要明確,我們花得每一個銅板都是來自于社會,來自于人民群眾的創造,它既直接反映我軍建設過程中,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又是一個觀念層面。
公方彬指出,推動綠色發展,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是“十三五”規劃的重點方向。在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每一項規劃,每一項建設,每一次軍事行動,都應著力提高質量和效益,充分體現綠色發展理念,為實現強軍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可持續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組成部分,就軍隊來講,每一項建設,每一個策劃,每一個規劃,都不能僅僅著眼于當下,僅僅著眼于決策本身、某項建設本身,它應該著眼發展以后為下一個發展提供什么支撐。關注當下,著眼未來,這就是可持續。我們統帥已經提出強軍目標,強軍目標就是讓軍隊不斷建設、不斷提升,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保證永遠擔當基石的作用,永遠于保證國家的安全、人民的利益。這樣的情況下,必須持續發展下去。
綠色看似是以社會為主,但實際上升到理念以后,也是關系到方方面面。關注綠色,就軍人來講是從觀念層面,真正滲入價值系統,使做每一項工作都從理念上有所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