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的經濟轉型
2015-11-11 15:40:57??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孫靖 |
分享到:
|
【光明日報·理論·經濟學·學界動態】 2015年新興經濟體智庫年會聚焦: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三五”改革發展進行了戰略部署。這次盛會閉幕兩天后,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與德國國際合作機構、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機構合作,共同舉辦了以經濟轉型與全球治理為主題的2015年新興經濟體智庫年會暨第80次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來自中央相關部委、國家級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28個省市自治區,以及美國、德國、巴西、印度、土耳其、意大利、比利時、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國的智庫代表,還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機構的百余位專家學者,圍繞經濟可持續增長與宏觀政策選擇、經濟轉型與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全球增長合作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 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董事局主席魏禮群指出,通過深化簡政放權和創新宏觀調控的一系列舉措,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但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體制改革還處于攻堅期,結構調整正值陣痛期,動力轉換仍在過渡期。必須進一步深化簡政放權改革,創新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為經濟轉型和持續發展釋放更多的紅利、開拓更大的空間。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指出,“十三五”是中國經濟轉型與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關節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重在謀劃好、把握好經濟轉型與增長的路徑選擇,以轉型改革釋放巨大的內需潛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標,并實質性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提出,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曲折,中國經濟必須加快轉型,才能在中長期實現中高速增長,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副國別主任何佩德指出,加快經濟轉型、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需要關注四個方面:一是設定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目標,在未來15年中要加強教育,減少貧困,促進就業,縮小不平等,推進城市化及消費等;二是更加關注氣候變化;三是發揮G20在全球金融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四是發揮中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張 雁) |
相關閱讀:
- [ 11-11]《準則》《條例》解讀:突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
- [ 11-11]省直機關工委認真學習貫徹《準則》和《條例》
- [ 11-11]省經信委黨組學習貫徹《準則》和《條例》
- [ 11-10]福建省榕城監獄四項舉措抓好《條例》和《準則》
- [ 11-10]省民政廳專題學習貫徹《準則》和《條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