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了,就想有個既能看病、又能養老的地方。”對于今年84歲的張建廷老人而言,安徽合肥濱湖醫院老年科提供的醫養結合式服務正在逐漸打消他對未來生活的焦慮。 在老齡化加速的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正在期盼更加便捷、更加放心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1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廣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更好保障老有所養。 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來自國家衛計委的統計顯示,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看病住院比例要超過青年人的2倍,甚至更多一點。2013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各地要促進醫療衛生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 業內人士認為,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療養、醫療和養老相結合的養老模式。這一模式的優勢在于,整合養老和醫療兩方面資源,為老人持續提供服務,在一定程度上省去了老年人頻繁往返于醫院和養老機構的麻煩,還能緩解醫療資源緊張,提高醫院床位的周轉率。 但是,也有不少專家指出,醫保政策瓶頸已成為阻礙該養老新模式發展的最大障礙。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任國勝說,由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處于醫院和普通養老院之間的“模糊地帶”,未被納入醫療機構范疇,老人在醫院住院產生的費用可以報銷,而在“醫養結合”養老機構接受的護理、康復、醫療等服務無法享受醫保報銷政策,部分老人考慮到經濟負擔問題,還是選擇長期在三甲醫院“壓床”。 “經濟負擔只是一方面,如果能夠有居家養老的專業服務機構,派出專人來看護母親,我們也不用到處托人,費神費力。”家住北京朝陽區團結湖路的唐先生想了很多辦法,才把94歲的母親送進家附近的醫院進行營養輸液護理。 如何平衡醫療資源的緊缺與養老需求的旺盛之間的矛盾,已成為政府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考量。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通過促進醫養融合對接,推進基層醫療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 近年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正在一些地方興起。上海市提出要將符合一定條件的養老機構的內設醫療機構納入醫保聯網結算,通過醫養結合方式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保障。于2012年12月正式投入運營的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青杠老年護養中心將醫療、護理、養老、康復融為一體,除了養老服務,入住的老人還可以享受到醫療、護理和康復的“一站式”服務。 此間專家指出,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既是應對老齡化社會的長久之計,也是刺激消費、拉動內需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強化融資用地等支持,擴大政府購買基本健康養老服務,創新長期護理保險等產品的諸多舉措,或可成為滿足老年群體需求、激發市場增長潛能的雙贏戰略。 2014年8月,中央財政下撥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24億元,支持在吉林、山東等8個省份開展以市場化方式發展養老服務產業試點:通過采取中央財政資金引導,地方政府、銀行、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基金平臺,按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支持發展居家養老、集中養老、社區綜合服務等多種形式、面向基層大眾的養老服務產業。(記者吳晶 胡浩) |
相關閱讀:
- [ 11-09]中財辦:應對老齡化 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的多層次養老體系
- [ 11-08]京津冀三地試點跨區買養老服務 可異地報銷醫保
- [ 11-08]各國如何應對老齡化:日本出臺法律英國社區養老
- [ 11-07]京津冀三地試點跨區買養老服務 可異地報銷醫保
- [ 11-06]京津冀簽署民政合作協議 將試點跨區購養老服務
- [ 10-28]“八旬老人住豬圈”為假新聞 政府安排住養老院遭拒
- [ 10-22]北大教授錢理群賣房入住養老院 房費每月2萬元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