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交易員侵占公司2億 被抓時已任另1公司副總
2015-11-12 07:55:32?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張某在某國際信托公司擔任債券交易員期間,以公司為債券交易平臺,先后通過162筆現券買賣,涉及48支債券、42家債券交易機構、近900次債券買賣,向自己實際控制的信息咨詢公司輸送利益2.07億余元。昨天,北京晨報記者獲悉,市二中院以職務侵占罪,終審判決張某有期徒刑13年。據了解,該案是全國最大的銀行間債市腐敗案。 違反規定 交易員開公司 1974年出生的張某,家中兄弟姐妹好幾個,經濟條件不太好。大學畢業后,他先后在幾個民營企業工作,2000年開始從事證券相關業務。 2008年年底,張某借老鄉劉某的身份證,在哈爾濱成立了一家商務咨詢公司,并在交易指令單據上代簽劉某的名字,還開通了銀行卡,用于提取贓款。公司成立不久后,張某就以該公司的名義與一家可代理公司、企業進行債券買賣的農村商業銀行簽訂了《代理貨幣市場業務主協議》及《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回購主協議》,自此這家商務咨詢公司成功取得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丙類戶資格。 西城檢察院檢察官佟曉琳解釋稱,銀行間債券市場結算成員分為甲、乙、丙三類,甲類為商業銀行,乙類為信用社、基金、保險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丙類戶為非金融機構法人。甲、乙類戶可以直接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結算,而丙類戶只能通過甲類戶代理結算和交易。 佟曉琳稱,根據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行業規則及其所在的國際信托公司的規定,債券交易員不能私自設立丙類賬戶,更不能委托甲類賬戶與其所任職的公司進行交易。時任債券交易員的張某顯然嚴重違反了相關規定。因此從成立公司到取得丙類戶資格,張某的親人、同事,尤其是圈內的朋友,都不知道張某控制著這樣一家公司。 閉環交易 瘋狂斂財過億 2009年3月張某通過聘任到某國際信托公司工作,并憑借多年儲備的工作經驗,先后擔任了固定收益部、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助理,主要工作職責是進行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債券交易。 由于該信托公司不對債券業務投入大量資金,所以張某利用公司平臺,借其職務身份所掌握的債券資源及需求信息,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對該信托公司作為債券交易乙類戶資質和資金實力的信賴,尋找交易對手開展撮合交易,從中掙取差價。 在入職的次月即2009年4月,張某根據自己近十年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經驗,開始將屬于信托公司的利潤輸送到自己控制的丙類戶。 據佟曉琳稱,“閉環交易”是張某非法獲利最多的方式,即張某安排信托公司以相對低的價格購入一支債券,或通過代持價格已上漲的債券,在明知能賣到高價的情況下,不直接投入市場獲利,而是將債券賣給自己控制的丙類戶,再安排信托公司作為后手以高價從張某的丙類戶買回后再投放市場或繼續通過代持養券。 在整個“閉環交易”過程中,所有“盈利”都由張某通過網上操作,先經由丙類戶在其代理行開設的賬戶轉至該公司的另一銀行賬戶,再轉至張某控制的另一公司的銀行賬戶,由該賬戶轉至張某控制的親友賬戶后,進行提現、存現。這樣,通過75筆“閉環交易”,張某向自己的丙類戶輸送利益1.1億余元(如圖)。 違規交易 一億元彌補虧損 此外,張某還采用兩種債券交易方式“汲取”信托公司的利潤,一種是低價購進,即在明知某債券可以賣到較高價格的情況下,安排信托公司將其持有的債券不直接以市場價格投入市場,而是以明顯較低的價格賣給張某的丙類戶,再安排丙類戶以市場價拋向市場,張某因此獲利6400余萬元。另一種是高價賣出,張某安排自己的丙類戶購入一支債券后,抬高價格,安排其所在的信托公司以明顯較高的價格買入,張某又獲利2800余萬元。 僅僅一年半的暗箱操作,就為張某帶來了巨大利潤,但在2011年3月銀行停止了張某的丙類戶辦理債券結算代理業務。為繼續發財,張某違反公司禁止開展代持交易的規定,通過偽造公章,委托自己女友就職的證券公司為自己所在的信托公司代持債券以繼續養券。 為防止罪行敗露,張某還委托某證券公司為自己的丙類戶代持債券,代持到期后部分虧損部分盈利,張某先后通過24筆債券交易盈利2100余萬元,虧損部分由張某的丙類戶委托代持機構進行回補,回補資金9600余萬元。至此,張某陸續將犯罪所得贓款中的1億余元用于彌補虧損。 |
相關閱讀:
- [ 11-12]債券交易員侵占2億揮金如土 買6套豪宅4輛豪車
- [ 10-30]榕明確7.19億債券資金分配方案|駕考自主預約系統問題多
- [ 10-30]榕新增市級7.19億元債券資金明確分配方案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