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文化產業如何提質轉型
2015-11-14 16:09:00??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權威解讀·我看“十三五”】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十三五”時期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其中提出“推動文化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 作為“十三五”時期穩增長、調結構的重要力量,文化產業自身是否也面臨轉型升級的要求?“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應如何創新業態、轉型升級,實現內涵式、質量型增長?權威專家對此進行了解讀。 提升質量: 文化產業面臨轉型升級新要求 “十三五”時期,我國將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文化創新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文化創新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依托和動力源泉。同時,文化產業自身也面臨轉型升級的新要求。”國家行政學院文化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宏存指出,“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產業保持了高速增長,產業發展更主要的是追求數量型增長。“十三五”時期,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文化產業自身發展也需要注重質量提升,堅持質量與效益并重。 在高宏存看來,“互聯網 ”的新態勢將推動文化產業從生產方式、自身組織形態到消費模式上推進轉型;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也要求改變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從過去主要依靠政府指導作用到更多發揮市場的作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指出,從歷史角度來看,我國文創產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比較注重發掘單體項目和文化作品的市場價值;文化體制改革以來,文創產業開始注重上下游產業鏈開發以及產業園區建設;而“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創產業將進入3.0時代,將以“互聯網 ”“文化 ”為依托,注重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相關產業的文化附加值。 2012年7月新修訂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規定》中,新增了文化創意和文化新業態兩個大類。“這意味著文化產業結構本身就在不斷調整之中。”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認為,文化產業與裝備制造業、特色農業、體育產業、數字內容產業的融合發展也為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
相關閱讀:
- [ 11-13]十三五”在生態環保規劃領域實現四大突破
- [ 11-13]專家解讀“十三五”規劃建議:經濟轉型釋放經濟活力
- [ 11-13]十三五規劃充分展示中國人權事業新成就 具有世界意義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