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專家:我國延遲退休宜小步慢走 美國22年完成
2015-11-17 07:41:18??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文章導讀: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延遲退休年齡是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借鑒國際做法和經驗,對于有序推進我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洞見】為何發達國家退休年齡多大于65? 我國退休年齡延遲宜小步慢走 美國計劃延遲退休2歲,用22年完成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譚中和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延遲退休年齡是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借鑒國際做法和經驗,對于有序推進我國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OECD國家退休年齡均在65歲以上 自1989年以來,世界上有170個國家延遲了退休年齡,并且男、女平均退休年齡均有上升,只有少數國家降低了退休年齡。據統計,在OECD(編者注:OECD國家又稱經合組織,是由英美德法意等34個市場經濟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組織內多為發達國家)的34個國家中,退休年齡都在65歲以上,冰島的退休年齡自1958年以來就是67歲,芬蘭、墨西哥、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國家自20世紀40年代至今一直是65歲。大多數發達國家實行男女同齡退休。 各國延遲退休年齡的變遷具有六大特點 法定退休年齡是一項重要的社會經濟政策。一國的法定退休年齡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響: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老齡化進程、就業與勞動力市場、財政和社會保障財務狀況等因素。總結各國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歷史變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在較長的時間段內逐步提高。各國或地區在延遲退休年齡時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用較長的時間實現既定目標。如美國在1983年修訂《社會保障法案》時提出到2025年將職工的正常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歲,直到20年后的2003年才正式開始實施,并明確提出計劃用22年的時間完成從65歲提高到67歲的目標。 二是謹慎實施,小步慢行。各國對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都采取了十分謹慎的態度,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小步慢行,逐步過渡。如德國2006年通過法律,從 2012到 2029 年之間逐步將退休年齡延長至 67 歲,采取的辦法是前 12 年每年延長一個月,后6年每年延長兩個月。 三是循序漸進,分步實施。如日本計劃將退休年齡從55歲延長至65歲,采取了分步實施策略:1986?年,日本《老年勞動法修正案》正式確定60?歲的退休目標,1994年將女性退休年齡從58歲延遲到60歲;2000年又提出將退休年齡從60歲逐步提高到65歲,并且采取男性從2013年開始到2025年完成,女性從2018年開始到2030年完成。再如意大利于1992年、1995年、2004年共3次調整退休年齡。 四是政策較為緩和柔性。如意大利在1995年和2004年采取彈性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主要是通過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來提高退休年齡:1995年的政策規定,參保人員只要繳費滿35年,則可選擇在57歲至65歲間的任一年齡提前退休,選擇有效期截至2035年;2004年提出男職工提前退休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養老保險繳費滿35年并且達到最低年齡標準(2008年的最低年齡標準為60歲、2010年為61歲、2014年為62歲)。 五是打出組合拳,形成確保延遲退休年齡的合力。許多國家在出臺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同時,出臺相應配套政策。如嚴格控制提前退休,對提前退休者只能領取部分養老金等,如西班牙2009年1月通過的養老保險改革議案規定:年滿65歲并且已繳納養老保險38.5年者,或年滿67歲已繳納養老保險37年者才能獲得全額養老金。 六是依法推進。國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齡一般是由政府提出法案,議會審議通過,以法律的形式公布實施。 |
相關閱讀:
- [ 11-15]人社部廢止《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
- [ 11-14]人社部:國企改革不會引發“第二輪下崗潮”|衛計委:期盼元旦施行全面二孩
- [ 11-14]人社部:國企改革不會引發“第二輪下崗潮”
- [ 11-10]人社部副部長談中國為什么造不好馬桶蓋
- [ 11-06]審計署:人社部未按時出臺創業服務功能相關措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