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官員違紀借口:公款給妻買名牌包稱是工作需要
2015-11-17 10:55:1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2 貌似正當的借口背后透露出諸多病態心理 借口,聽起來貌似很正常,有的還講得“理直氣壯”,背后卻透露出當事者的一些病態心理。 ——僥幸心理。“我是一切按規定辦事的,并且每一筆款的申報都經過征地拆遷組領導的監督和嚴格審查。如若不信,你們可以查賬。”這是廣東省惠州市竹仔園村原黨支部書記鐘國良因騙取國家征地補償款被調查時的辯白。抱著僥幸心理,鐘國良認為紀律處分不過是“橡皮筋”,可以“松松土”、“放放水”,找借口搪塞一下,就能夠蒙混過關,溜之大吉。 ——做賊心虛心理。黨員干部在做了違法亂紀的勾當后,往往惶惶不可終日,怕東窗事發,怕“利益同盟”出賣自己。在這種心理下,在面對紀委談話、調查時,部分人便開始編織各種借口。吉林省公主嶺市秦家屯鎮原黨委書記崔連海以多報汽油費的方式,套取公款。面對262天高達7萬余元的汽油票,他的解釋卻是“我只是簽字審批的領導,發票上都有經手人,誰經手的誰清楚,我不知道……” ——回避問題心理。廣東省國資委原主任劉富才擅自出國,一再以身體不佳、不能長途坐飛機為由,拒絕歸國配合調查,自稱“反反復復地在腦海中過濾,真找不到有什么嚴重違紀的事情”。回避問題實質,顧左右而言他,甚至以借口對抗組織調查,正是沒有正視錯誤、怕揭傷疤、諱疾忌醫的表現。一位叫吳盛林的組織部干部說:“犯了錯找借口,實質上是害怕承擔責任因而想方設法逃避相應處罰。” ——不屑一顧心理。不少黨員干部和群眾存有這樣一種錯誤認識:違紀非違法,小貪不算貪。劉富才將所在單位與管轄企業視作自己的“后花園”和“自留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拿什么就拿什么,錯誤地認為“小貪不怕,少拿沒事”。“都是多年來的‘老規矩’,也不算啥大事。”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糧食局購銷公司烏石分公司原經理侯慶園等公款吃喝被查時這么認為。上述表現都是沒有從心底認識到違紀的危害性和紀律規矩的權威性,把黨的監督當兒戲。 3 原則問題不打折扣,紀律面前不能討價還價 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折射出的是他的思想意識和價值理念。違紀官員之所以會有上述心理,還是黨性修養不夠,理想信念滑坡,紀律意識松懈的緣故。 云南省蒙自市市委干部花祖德表示:“找借口根源在于違紀黨員干部無視黨的紀律,缺乏自我學習和約束,放任自己。”縱觀違紀找借口的黨員干部,有的隨著職務提升,頭腦膨脹,把黨的要求當做耳旁風。有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放松要求,紀律規矩意識日趨麻木。有的在工作中只重視自身業務能力的提高,長期忽視思想意識領域建設。思想防線弱化,才會被外部腐朽思想侵蝕。 “防病于未萌、治病于初起”。對于黨員干部的違紀借口,絕不能一笑而過,更應反思、警醒,防微杜漸。 “物必先腐,而后蟲生”。黨員干部違紀根源在自己。再多的借口也改變不了違紀事實,再大的職務也免除不了觸犯紀律要承受的后果。一方面,黨員干部要以黨章為遵循,不論位居何職,都應守住底線,保持對黨紀國法的敬畏,不能以任何理由踩踏黨紀國法的紅線。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紀檢干部胡劍鋒認為,“黨員干部要腦中有紀、心中有責,遇事當以紀律為界。早知今日黨紀黨規的威嚴,又何必當初不把紀律當回事?” 另一方面,違紀的黨員干部面對紀律處分當擺正心態,端正態度。錯了就是錯了,一旦越軌就推脫不了。在紀律和規矩面前,沒有特殊的黨員。黨紀國法不會因為借口而對違紀者網開一面。近日,中共中央頒布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黨員干部立德立規。鐵規鐵律督促著全體黨員干部樹立更高的覺悟,拿出更硬的作為,用紀律的尺子畫出正確的是非觀。 同時,能否正確對待紀律處分,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監督,是黨員干部是否真正接受組織幫助,真正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重要表現。“嚴管就是厚愛,違紀的時候如果不被及時糾正,那以后只會越走越遠,甚至為違法埋下禍端,那時就后悔晚矣。”甘肅基層紀檢干部牛帥表示。 原則問題上打不得折扣,紀律面前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黨員干部應重視自身違紀的危害性,正視黨和組織對自己的提醒幫助。在違紀違法問題上,任何借口都顯得蒼白無力、牽強可笑。與其挖空心思找借口,不如痛定思痛,查找問題,剜除思想上、作風上的“腐肉、爛肉”,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肌體。(鄭端端) |
相關閱讀:
- [ 11-16]湖南官員干擾阻撓巡視工作 調查發現其存多項問題
- [ 11-14]印度“硅谷”又發強奸案 官員失言惹爭議
- [ 11-13]朱立倫晤美官員人數超蔡英文 “該見的都見了”
- [ 11-13]有些官員的認識還真不如小學生
- [ 11-13]聯合國官員譴責黎巴嫩貝魯特南郊爆炸襲擊事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