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劏房內景俯拍。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供圖 密度極高的香港公屋。 資料圖片 香港房屋又高又密,一棟棟樓房就像一根根竹筍,插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面上。一方面,普通居民住房狹小,人均僅16平方米左右,不少人在劏房、籠屋、迷你戶將就湊合;另一方面,香港大量土地未開發利用,被稱為“后花園”的郊野公園被“重點保護”。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能不能拿郊野公園中小部分生態價值低的土地出來建房,助低收入居民“上樓”?答案是:難。 住房小,大都會之窘 香港樓價高、房租貴。二手房平均每平方米要賣10萬港元以上,面山、望海等景觀較好的戶型更直沖每平方米20萬港元。在跑馬地,中原地產經紀張俊文向記者推介香港仔附近的小戶型新盤,實用面積25平方米,要價490萬港元。租金也貴到離譜,三房一廳,月租要4萬多港元。 普通居民的房子有多逼仄?七八十平方米,會被人羨慕地稱為豪宅。香港人不輕易把客人帶回家,因為空間擠迫。記者到訪過一戶人家,50平方米房子里住著一家六口,有兩張雙層床,兩個老人一張,兩個小孩在另一張的上層,主人夫妻睡的下層是特別設計的,晚上拉出是雙人床,白天收回去,床前支起飯桌。但就是這樣的50平方米,價值四五百萬港元! 香港家具店賣的床,一般不超過1米5寬,較多的雙人床是1米37。有人說:“我有兩個夢想,一是世界和平,二是可以三邊下床”。記者一位朋友是媒體高層,幾年前他花光租房補貼租住一套房子,臥室內的床三面貼墻,人高馬大的他,橫臥后頂天立地,靠里邊睡的妻子起床后,他才可以斜臥過來舒展一下。 幾個香港特色的住房概念,讓人印象深刻。 迷你戶,指超小戶型,面積小總價也低,多數是全開放式戶型。雖然“呎價”并不便宜,每平方米要10萬港元上下,仍大受歡迎。開發商每次推出面積20平方米左右的迷你戶便會被哄搶。 劏房,指一個住宅分割成幾個小房間出租,相當于內地的隔斷房、群租房。據香港統計處今夏首度發表的報告,全港有8.64萬個劏房,近20萬人居住,人均約5.7平方米,只比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多27%! 籠屋,又稱床位寓所,一個單位內有12個或以上租戶,并共享廚房、廁所,有的為保安計,給自己的床位罩了鐵絲網。 統計數字凸顯了現實的骨感:香港私人住宅超過一半的實用面積小于50平方米。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16平方米,大幅落后于新加坡及內地的北上廣,與國際大都市、發達經濟體(人均生產總值約4萬美元)的地位很不相稱。 |
相關閱讀:
- [ 11-17]榕中介搭建農村土地流轉平臺
- [ 11-17]福州搭建農村土地流轉平臺 登記轉讓土地使用權
- [ 11-16]福州市區將征收超28公頃土地 用于交通運輸
- [ 11-13]自貿區土地將大量盤活使用 可拆除重建并變更功能
- [ 11-13]瓜達爾港部分土地使用權移交中方 中巴互利共贏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