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醫療服務價過低 輸液注射費不值個燒餅錢
2015-11-20 06:38:48??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財政補償不足,公立醫院長期以藥補醫 應理順價格體系,使醫院收入70%來自服務收費 記者了解到,全國各地現行的醫療服務收費標準大多是1999年出臺的,至今未調整過。 “我國的醫療服務價格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制定的,醫療服務價格嚴重低于成本,掛號費沒有包括醫生診查的費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說,多年來醫療成本不斷增加,但醫療服務價格基本沒有調整,政府的投入也沒有跟上,導致醫生價值得不到體現,醫生職業沒有吸引力,更沒有醫生愿意到基層去,大病小病人們都往大醫院擠,看病越來越難。“診斷不值錢,很多公立醫院只能靠賣藥、增加不必要的檢查彌補運行開支,一些醫務人員把開大處方、拿回扣作為提高收入的主渠道……這些問題,間接加劇醫患關系的緊張??梢哉f,醫療服務價格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p> “目前醫療服務價格反映的不是醫務人員勞動的實際成本,它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按照剔除醫務人員工資之后的邊際成本來制定的?!敝腥A醫學會黨委書記饒克勤說,政府投入名義上能夠保障醫務人員的工資,但多年以來財政對醫院的投入占醫院收入的8%左右,對絕大多數醫院來說,財政投入僅夠滿足離退休人員的工資開銷。加之,由于多年來藥品指導價高于市場競爭價,高新技術的儀器設備價格已完全市場化,公立醫院便通過多賣藥、賣貴藥,多做檢查、多用耗材等辦法獲得收入,彌補財政撥款不足,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立醫院補償渠道——即以藥補醫機制。 28號文指出,對于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要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結構變化為基礎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饒克勤說,要使醫療服務價格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首先應測算出該項服務的真實成本,同時厘定醫務人員應享的合理收入水平?!暗轻t務人員的勞動成本難以測算,這和醫療行業的特點有關。每一名醫生的勞動成本和價值都不一樣,難有統一的標準;病患情況各異,對醫療質量也很難做出標準化評價。因此,國際上醫務人員薪酬體系一般是按高于社會平均工資的3—5倍來設計的,而我國僅高出18%?!?/p> 蔡江南說,從國際經驗來看,一所醫院的收入應該70%來自于醫療服務收費,30%來自于檢查、藥品等收費項目。而中國情況正好相反,藥品收入間接彌補了服務收入的不足,結構不合理,醫務人員積極性不足。 “要真正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必須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時,縮小醫療服務成本和支出的差距。可以采取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辦法,在總收入的筐里,想方設法平衡醫療服務收入和藥品加成收入的關系,形成科學合理的補償機制,理順價格體系。”饒克勤說。 醫療服務要物有所值,但百姓看病負擔不能增加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防止“按下葫蘆浮起瓢” 1997年我國發布的醫改文件提出,要完善政府對衛生服務價格的管理。時至今日,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還在探路,主要原因就在于改革不能單兵突進,必須破除以藥補醫機制,遏止公立醫院賣高價藥的沖動,才能杜絕“按下葫蘆浮起瓢”的費用轉移隱患。 蔡江南認為,國家已經明確要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把藥品費用降下去,服務價格才能升上來。實行總量控制,做收入結構上的調整?!翱梢杂烧峁┻m當補助,這樣對醫保資金不會造成太大負擔,但對醫保的管理水平是挑戰,管理部門需要測算降多少升多少,醫保部門需要和醫院協商,確保不會形成支付壓力?!?/p> 2012年9月1日起,北京市在友誼醫院和朝陽醫院試點,將5元、7元、9元、14元的掛號診療費改為醫事服務費,按醫師職級確定為42元、60元、80元、100元,醫保報銷每人次40元。同時取消15%的藥品加成,加大政府補助力度。結果發現,醫?;颊呙看尉驮\藥費下降三成;病人主動流向普通門診;專家掛號量減少,每次給患者就診的時間提高到16分鐘。饒克勤認為北京市試點改革效果總體不錯,體現了醫務人員價值,普通大夫與專家診費價格拉開到58元;醫院從依靠藥品到依靠技術,醫事服務費中60%用于醫務人員的薪酬,醫務人員積極性增加。 今年3月,重慶啟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但是一周后喊停。蔡江南分析,重慶的改革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費用支出,但沒有和醫保協調聯動,改革的成本由患者承擔,增加了患者的負擔,影響了改革效果。他認為,價格改革比較敏感,應該像水、電等公共產品價格一樣,進行公示、討論。 “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把按項目付費,改成按人頭、按病種付費,甚至按照國際上更精細的按病組付費,能夠引導醫院控制成本,調整支出結構。在收支總額不變或相對合理增長情況下,調整醫院支出結構,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會激勵醫務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控制醫療費用增長,也不會增加社會負擔?!别埧饲谡f。 我國已經放開對非公立醫療機構醫療價格的管制,有利于滿足人們不同層次的多樣化需求。前不久,一些省份如江蘇、福建、浙江等開始在一些地市試點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適當提高護理費、手術費、床位費、診療費、中醫等服務價格,降低一些檢驗、大型醫療設備檢查價格,對特需服務、美容、牙科、體檢等市場競爭比較充分、個性化需求比較強的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從試點地區情況來看,由于改革統籌了價格、醫保、財政投入等各方面工作,總體上百姓看病負擔未有增加,社會反映較好。 |
相關閱讀:
- [ 11-18]最佳醫院榜單凸顯醫療資源失衡
- [ 11-16]推動醫療機構 走向精細化管理
- [ 11-16]福州市中醫醫療聯合體揭牌成立 含25家成員單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