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赴馬對接“新東盟” 為“10 1”提交中國方案
2015-11-21 09:13: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孫勁貞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電 (記者董冠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日啟程赴馬來西亞。在“東盟共同體”即將建成的關鍵節點,李克強此行將對接“新東盟”,并就中國-東盟“10 1”合作愿景提交“中國方案”。 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一極,“各自為戰”、“小馬拉大車”的發展方式成為制約東盟發揮更大國際影響力的掣肘。有鑒于此,東盟國家提出,并計劃在今年底建成共同體,在共同利益和地區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合力,強化政策領域的協調性。 “與歐盟不同,東盟將是一個漸進式的共同體”,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大國關系研究室主任鐘飛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分析,基于亞洲文化的溫和特質,“新東盟”在組織結構方面將更多地顯示延續性和導向性,“東盟國家會加強政策協調,但更像‘協會’(Association)性質,而不是‘統一體’(Union)”。 “東盟共同體”將成為亞洲地區的首個次區域共同體。毋庸置疑的是,這樣的治理思路,將給東盟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維度對外政策帶來深刻變化?!爸袊枰粋€強大、繁榮的東盟”,在鐘飛騰看來,如果東盟共同體的構想能夠有較強執行力,將避免東盟“碎片化”,6億人口的整合不僅能為雙方合作提供巨大空間,更能有效緩解外部力量干預,減少地緣摩擦,聚焦經濟繁榮。 一直以來,與東盟合作是中國對外合作的樣板。1991年,中國與東盟開始對話進程,24年來貿易額增75倍;至2014年底,中國和東盟累計雙向投資額超過1300億美元。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自貿區,目前雙方已實質性完成自貿區升級談判。 作為與東盟山水相連的鄰邦,中國如何對接“新東盟”,不僅關系到19億人口的福祉,更對亞洲,甚至整個亞太全局至關重要。 中國外交部透露,按照日程,“10 1”領導人會議將率先舉行,李克強將在會上亮出“中國方案”,重點闡述中方對東盟政策,繼續推動落實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國—東盟“2 7合作框架”等倡議。 “前十年我們主要通過開放市場,促進貨物貿易”,鐘飛騰認為,產能合作、互聯互通將是未來的重要方向。他指出,東盟內部的互聯互通計劃起步更早,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恰好與之形成對接,可在中南半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拓展高鐵、港口等建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部長徐洪才對中新社記者分析,中國在產業合作方面的最大優勢在于開發園區,中國企業可在海上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參與高科技園區、自由貿易園區建設,促成產業的集中和積聚,也幫助東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此外,中國可以新加坡為金融中心向周邊輻射,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事實上,進入國際經貿格局的變革時代,中國也需要從東盟“取經”。東盟成員國經濟發展水平、政治制度、文化宗教差別極大,新加坡的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甚至達到老撾的50倍,但這一地區卻在東亞地區的一體化進程中走得最快、最為成熟。“如何協調發展差異這么大的地區,東盟在許多領域是有創新的”,鐘飛騰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涵蓋差異巨大的經濟體,可以從“東盟經驗”獲益良多。 不過,專家們也提醒,當東盟成為“共同體”,中國與“新東盟”打交道的思路需要有所調整。其一,東盟將更強調其一致性,而在經濟上,海上東盟國家占有優勢,因此東盟政策是否會向區域大國傾斜值得注意。此外,未來處理東亞事務需要更關注雙邊之外的影響。(完) |
相關閱讀:
- [ 11-20]李克強今日將啟程赴東亞系列峰會 “10+X”都談些啥?
- [ 11-20]李克強離京出席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并對馬來西亞進行正式訪問
- [ 11-20]李克強發表署名文章談中國與馬來西亞關系
- [ 11-20]李克強首訪馬來西亞將派發哪些“紅包”?
- [ 11-20]李克強為新出臺文件定“新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