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媒體報道稱,美團廣州地推團隊在商戶打砸與支付寶有關的廣告牌,地推人員稱此為美團內部政策,要求商戶全面停用支付寶,否則將提高對商戶的提成比例。對此,美團方面回應稱,這只是屬于個別地推員工行為,內部已經對相關員工進行了批評教育。支付寶方面則表示正在核實此事。 >>爆料 媒體稱美團與支付寶開戰 媒體報道稱,多個廣州商家反映,自己經營的門店不斷受到美團工作人員的騷擾。美團工作人員打砸支付寶物料,不但搶走商戶收銀臺上的支付寶指示牌,撕掉相關海報,還威脅商家必須停用支付寶,才能與美團繼續合作,否則,就要提高對商家的提成比例。 對于上述行為,有消息稱其為美團的“閃電行動”,美團內部要求每個地推人員至少下線兩家支付寶商家,撤掉相關海報和指示牌,并成功關閉在支付寶上的店鋪。 上述報道表示,11月17日,支付寶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推出了針對商家、服務商的口碑開放平臺,并引入了海底撈、西貝和外婆家這三家餐飲企業成為口碑的股東。業界認為,口碑的這一策略將對美團的團購模式形成巨大威脅。隨后,美團內部召開會議,發起這場“閃電行動”。隨著支付寶和口碑在線下市場的快速擴張,美團與支付寶正式開戰。更有媒體表示,阿里巴巴將退出美團,全力支持“嫡子”口碑網。 >>回應 美團:個人行為已批評教育 對于打砸事件,美團方面回應稱,已監測到相關媒體報道,經核實調查,只是屬于個別地推員工行為,內部已對相關員工進行了批評教育;對于網傳美團“閃電行動”的內容截圖,美團方面稱,個別區域的確出現了這樣的行為,但并非美團公司層面的動作,美團和當地商家簽署有獨家合作,現在只是與商家溝通履行當初的合作協議。支付寶方面則表示,已收到商家反映,正在核實此事。 對于美團與支付寶開戰的說法,美團方面表示完全不屬實。而對于阿里不再投資并將退出的說法,美團方面表示目前不知情,阿里巴巴方面則表示,對此事暫不予回應。 >>背景 阿里近期大力扶持口碑 阿里和騰訊分別在美團和大眾點評的投資,一直備受外界關注。今年10月8日,美團與大眾點評聯合發表聲明,稱雙方達成合作,共同成立“新美大”,成為又一起“冤家終結連理”事件。有消息稱,在這次合并之后,騰訊又拿出10億美金跟投。在此次融資過后,“新美大”估值已經高達200億美元,騰訊的股份進一步增多,話語權增強。 今年下半年,阿里巴巴在O2O市場持續發力,阿里與螞蟻金服宣布對口碑網投資10億美元。9月,口碑網宣布投入50億扶持線下商戶。之后,口碑網對外宣布砸出10億元推“全民開店”計劃,招募100萬名“口碑客”。 11月17日,口碑網宣布開放平臺,從流量、支付、用戶營銷方面對商戶進行扶持,并引入海底撈、外婆家和西貝作為股東,為商戶提供供應鏈等一系列解決方案。 口碑網近期動作頻頻,體現出阿里對其的重視。本周二,口碑在北京宣布開放平臺戰略,引入三大傳統餐飲業連鎖品牌做股東,以及成立生態孵化基金,巨資支持線下商戶。 >>分析 阿里扶持口碑對美團沖擊很大 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打砸事件,看似是地推人員的個人沖突,實則標志著口碑與美團各自背后的阿里和騰訊在O2O領域的全面開戰。 知名電商觀察人士魯振旺分析稱,在生活服務領域,口碑網重啟之后,阿里就把餐飲業務都劃到口碑,同時以支付寶和淘寶為載體,并在顯要位置提供入口,這對美團“新美大”的沖擊是很大的。因為依托支付寶的流量入口、資費入口,口碑可以切入很多內容。支付寶每天的使用頻率是美團的幾十倍?!翱诒辛肆髁?,再進行地推,即使美團的地推再強,口碑也很容易用錢砸起來。” 對于阿里撤資的傳言,魯振旺說,其實,阿里在美團的股份也已經被稀釋了很多,經過兩輪融資后,現在阿里在美團的股份占比也就在兩個點左右,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但是作為股東,阿里還有權看美團的戰略等內容,所以說即使是撤資退出,也可能是美團方要求的。 >>簡介 口碑網成立于2004年,由阿里離職員工創辦,最初主打房產信息。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注資口碑,口碑網轉型為生活消費信息網站。2008年7月,口碑網被并入雅虎中國,試圖利用雅虎中國資源切入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但整合后的口碑網業務推進不順,多次轉型后仍然前景不明。2009年口碑網被并入淘寶,隨后陷入沉寂。今年6月,口碑網突然發聲“我們回來了”,隨后阿里集團及螞蟻金服聯合宣布,雙方將合資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公司,合資公司名為“口碑”,雙方各自注資30億元,各占股50%。 京華時報記者 施志軍 孟凡澤 |
相關閱讀:
- [ 11-20]莆田市民網上找“支付寶客服”被騙11萬 警方幫追回
- [ 11-20]大陸支付寶登臺 陸客手機掃碼即可付款
- [ 11-13]漳州市區今起可支付寶交水費
- [ 11-13]美國蘋果公司擬擴大美版“支付寶”服務范圍
- [ 11-10]支付寶容量擴一倍 “雙11”有望告別支付卡殼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