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解讀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議定書
2015-11-23 07:04:09??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瑋 李艷 |
分享到:
|
中新網11月23日電據商務部網站消息,11月22日,在李克強總理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東盟十國部長代表中國政府與東盟十國政府,在吉隆坡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談判成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關于修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項下部分協議的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日前,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對《議定書》進行了解讀。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談判的背景與過程? 答: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是我國對外商談的第一個也是最大的自貿區(qū),于2010年全面建成,有力地促進了雙邊經貿關系,展現了發(fā)展中國家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良好模式。目前,雙方的經濟總量已接近13萬億美元,占亞洲近60%。雙方貿易投資合作日益密切,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發(fā)展格局。今年1至10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總額達3792億美元,雙方累計相互投資已超過1500億美元。目前,中國是東盟最大的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 為進一步提高本地區(qū)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2013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倡議啟動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談判,獲得了東盟各國領導人的積極回應。2014年8月,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議正式宣布啟動升級談判。2015年8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中國—東盟經貿部長會上,高虎城部長與東盟十國經貿部長就年內完成升級談判達成共識。 按照領導人的共識和要求,中國與東盟雙方一直抓緊工作,經過近一年半4輪談判,雙方近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輪談判上就升級談判成果文件《議定書》內容完全達成一致,為11月21日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簽署《議定書》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升級談判成功結束和簽署的意義? 答:《議定書》是我國在現有自貿區(qū)基礎上完成的第一個升級協議,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是對原有協定的豐富、完善和補充,體現了雙方深化和拓展經貿關系的共同愿望和現實需求。《議定書》的達成和簽署,將為雙方經濟發(fā)展提供新的助力,加快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推動實現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的目標,并促進《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和亞太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進程。 三、《議定書》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議定書》共500多頁,內涵豐富。《議定書》包括序言及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未來工作計劃和最后條款等章節(jié),還包括原產地規(guī)則、原產地規(guī)則操作程序、第三批服務貿易具體承諾減讓表等附件。 四、《議定書》在貨物貿易領域進行了哪些升級? 答:現有的中國—東盟自貿區(qū)零關稅已經覆蓋了雙方90%—95%稅目的產品,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很高。因此,雙方在此次升級談判中,主要通過升級原產地規(guī)則和貿易便利化措施,進一步促進雙邊貨物貿易發(fā)展。 在原產地規(guī)則領域,雙方對原產地規(guī)則進行了優(yōu)化并完善了相關實施程序,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東盟自貿區(qū)貨物貿易自由化的實施效果,促進雙方相關產業(yè)的貿易和發(fā)展。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現有貨物貿易原產地規(guī)則以“區(qū)域價值百分比40%”為主,標準比較單一,原產地的認定也比較復雜。在這次升級談判中,雙方同意對46個章節(jié)的絕大部分工業(yè)品同時適用“4位稅目改變”和“區(qū)域價值百分比40%”標準,涉及到3000多種產品,包括礦物、化工、木材紙制品、賤金屬制品、紡織品和雜項制品等產品,其中有許多都是中國具有較強競爭優(yōu)勢的產品。這兩種原產地標準,企業(yè)可自行選擇適用,這將大大便利有關企業(yè)利用自貿區(qū)的優(yōu)惠政策。 在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領域,中國—東盟自貿區(qū)相關協定原來未包含這方面的內容。這次升級談判雙方根據雙方貿易情況的發(fā)展,納入了相關內容。雙方同意進一步簡化海關通關手續(xù),確保雙方相關法律法規(guī)公開透明,運用自動化系統(tǒng)、風險管理等手段,為雙方企業(yè)提供高效快捷的通關服務,解決通關阻礙,以便利合法貿易,并就預裁定、復議與訴訟制度以及對本章程序定期審議等達成共識,保障貨物流動暢通,共同提高便利化水平。 五、《議定書》在服務貿易方面是否有一些突破? 答: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qū)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也迅猛發(fā)展,雙邊貿易總額從2007年的179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626.6億美元。2014年,雙方貿易總額為626.6億美元,同比增長44.7%。 服務貿易是《議定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2007年簽署的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服務貿易協議》漸進自由化條款,中國在自貿區(qū)升級談判中與東盟成員啟動并完成了第三批服務貿易具體減讓承諾談判。與前兩批具體承諾相比,各國均作出了更高水平的承諾,進一步提升了中國-東盟自貿區(qū)服務貿易自由化水平。 我國在集中工程、建筑工程、證券、旅行社和旅游經營者等部門做出改進承諾。東盟各國在商業(yè)、通訊、建筑、教育、環(huán)境、金融、旅游、運輸等8個部門的約70個分部門向我做出更高水平的開放承諾,主要包括:文萊在電信、旅游、航空等部門做出更高開放承諾,并新增教育、銀行、航天運輸、鐵路運輸等部門承諾;柬埔寨在廣告、電信、金融等部門承諾中取消過渡期限制;印度尼西亞新增旅館、餐飲、資產管理和證券管理服務等部門承諾;老撾新增計算機、建筑、教育、環(huán)境等領域19個分部門承諾;馬來西亞在建筑和工程領域放寬外資股比限制,新增獸醫(yī)服務承諾;緬甸新增教育、建筑、集中工程、城市規(guī)劃、計算機等部門承諾,并在廣告、印刷出版、視聽、海運等分部門提升承諾水平;新加坡新增會議服務承諾,取消市場準入和國民待遇限制;泰國在教育、數據處理和數據庫、稅收、研究和開發(fā)、房地產等部門做出進一步開放承諾;越南在計算機、市場調研、管理咨詢、教育、環(huán)境、旅游等部門取消過渡期限制。 雙方的具體改進措施包括擴大服務開放領域,允許對方設立獨資或合資企業(yè),放寬設立公司的股比限制,擴大經營范圍,減少地域限制等。 |
相關閱讀:
- [ 11-18]商務部:鋼鐵貿易摩擦無關市場經濟地位
- [ 11-18]省僑聯配合商務部專家來閩開展“一帶一路”咨詢服務活動
- [ 11-17]商務部: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網上零售市場
- [ 11-17]商務部:日本對華實際投資額呈下降趨勢 原因較復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