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絕大多數省份能夠確保養老金當期支付
2015-11-24 15:33:37??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為了應對養老金體系面臨的挑戰,我國成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彌補養老保險等基金的不足 政府部門既要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礙,還要有效回應“未得利益”的關切,應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養老錢”交在哪里、經營如何 最近有媒體刊發“22省養老金收不抵支、十幾年后滾存結余或殆盡”的新聞,傳達了部分公眾的養老焦慮。當“賬戶有余額無法兌現”“賺錢沒有花錢快”的聲音此起彼伏,人們難免對退休生活感到憂慮。實際上,針對這類說法,近年來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相關政府部門都會澄清“當期養老金發放沒問題”。 近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回應表示,今年前10月,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余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行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 財政部、人社部、衛計委日前發布的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決算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0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4%;總支出33681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雖然社保基金支出增幅大于收入增幅,但是總收入仍然大于總支出,能夠確保當期養老金的發放和支付。 為何疑慮仍然不能被打消?實際上,關于養老金問題,政府部門與學術機構歷來有不同的觀察角度。部分學術機構或專家傾向于通過測算拋出數據,說明養老金缺口或虧損巨大。而政府部門則傾向于通過資金結余和待遇水平提高,來表明目前養老金經營情況良好。 雖然,人社部此前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顯示,2014年,河北、黑龍江、寧夏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支大于收,但從全國來看,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超3.4萬億元,局部地區的養老金缺口,體現的是地區間的不平衡。 此外,為了應對養老金體系面臨的挑戰,我國早在2000年就成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主要用于在人口老齡化高峰到來時彌補養老保險等基金的不足。截至2014年底,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資產規模達1.53萬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維持在8%左右,超過同期CPI漲幅近6個百分點。一旦未來養老保險基金出現缺口,這部分資金就能夠頂上來。 我國養老保障從傳統退休制度轉向現代社會保險制度的時間并不長,制度運行還不夠完善,百姓對養老金話題敏感在所難免。因此,政府部門既要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礙,還要有效回應“未得利益”的關切;應及時公布核心數據,讓百姓知道自己的“養老錢”交在哪里、經營如何、出現缺口如何應對。這不僅會有助于澄清問題,也能讓百姓充分享受改革紅利。 社會保險作為社保制度的重要基石,屬性是保險,而非公共財政。從長遠看,實現社會保障制度更公平更可持續,需要“多條腿”走路。政府既要進一步加大擴面征繳力度,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在全國范圍內調劑余缺、分散風險;也要完善社保基金精算工作制度,明確政府、企業和個人的責任。只有現在未雨綢繆,為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早作打算,才能真正解除百姓的后顧之憂。 |
相關閱讀:
- [ 11-23]人社部:今年全國50%地區將試點全民參保登記
- [ 11-23]人社部:開展專項行動 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應得工資
- [ 11-23]人社部將舉辦2015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活動
- [ 11-23]延遲退休是因為養老金不夠用了么?人社部這樣回答
- [ 11-22]習近平與“十三五”十四大戰略 延遲退休是因為養老金不夠用了么?人社部這樣回答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