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并濟 俄羅斯兩手應對俄土戰機事件
2015-11-27 08:00:50? ?來源:新華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王海云 王海云 |
分享到:
|
11月25日,獲救俄飛行員(中)在敘利亞拉塔基亞接受媒體采訪。 土耳其空軍24日擊落俄羅斯戰機之后,外界普遍認為,俄羅斯很難對土耳其這樣的行為服軟,進而危及國際社會在巴黎恐襲案后剛剛形成的聯合反恐氣氛。但從長遠看,與土耳其死纏爛斗并不符合俄根本利益,俄羅斯目前正剛柔并濟,以兩種手段應對戰機被擊落事件。 繼普京事發當天“背后捅刀”論的強硬表態之后,俄方又作了一番“忍辱負重”的發言。俄羅斯駐法國大使奧爾洛夫25日表示,俄羅斯希望同美國、法國成立打擊“伊斯蘭國”聯合指揮中心,“如果土耳其愿意加入,我們也是歡迎的。” 就在同一天,俄外長拉夫羅夫明確指出,土耳其空軍擊落俄羅斯戰機是有預謀的挑釁,但俄羅斯不會對土耳其發動戰爭。而正在華盛頓訪問的俄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也表示,俄羅斯準備與北約討論簽署協議防止空中意外事件發生。 從上述表態可以看出,盡管俄羅斯對土耳其擊落俄戰機事件強烈不滿,但仍然表現克制,沒有將其視作超越“伊斯蘭國”的頭號敵人;同樣,俄羅斯也向北約展示善意,將目光放在如何加強敘利亞反恐合作上,以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現在并不打算破壞建立敘利亞反恐聯盟的希望,因為建立并能主導這個反恐聯盟,進而在調解敘利亞危機中發揮更大影響力,保住巴沙爾政權,才是俄羅斯希望要的最終結果。 從根本上看,俄羅斯空襲敘利亞的政治目的大于軍事目的。如果俄羅斯偏要與北約成員之一的土耳其在戰場上一較高下,則會在中東戰爭泥潭越陷越深,違背其出兵介入敘利亞局勢的初衷。 正是基于長遠的戰略考量,俄羅斯在外交上選擇對戰機事件進行一定程度的冷處理,避免與北約正面對抗,為協調敘利亞反恐行動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俄羅斯作為一個軍事強國,加之遭西方制裁后國內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本國戰機被土耳其擊落,這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事實。因此,俄羅斯必須向土耳其展現強硬一面,而軍事震懾和經濟制裁或將是俄方反擊土耳其的主要手段。 11月25日,普京就俄土戰機事件回答記者提問。 普京25日在國內考察途中,特意安排了與隨行記者見面,記者問的兩個問題都與俄土戰機事件有關。普京這次明確指出,如果再度發生類似24日的事件,俄羅斯將“不得不在某種程度上進行報復”。 普京二度回應戰機被擊落事件,明顯帶有警告土耳其的意味,而俄軍的最新部署也表明,俄方加大了對土耳其的軍事震懾。 俄防長紹伊古25日宣布,俄將在敘利亞西北部的赫梅明空軍基地部署S-400“凱旋”防空導彈系統。盡管他未說明部署這一最先進防空系統用于何種目的,但敘境內的極端組織并無空中力量,說明這一部署明顯是針對土耳其。 在俄國內,制裁土耳其的聲音連日來此起彼伏。俄杜馬副主席列維喬夫建議對土耳其關閉俄羅斯領空;杜馬外事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建議俄羅斯取消對土耳其的貿易優惠待遇;該委員會副主席卡拉什尼科夫則要求中斷俄土天然氣管道合作項目“土耳其流”的建設。 目前看,俄羅斯已準備好用經濟手段制裁土耳其。俄總理梅德韋杰夫25日警告說,俄政府現在可能會取消與土耳其的重要合作項目,導致土耳其喪失俄羅斯市場。梅德韋杰夫話音未落,俄農業部長特卡喬夫26日就表示,聯邦政府已決定加強對來自土耳其農產品的入境查驗。 俄羅斯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格拉佐娃認為,俄羅斯不會對土耳其采取過激的軍事行動,將繼續根據既有策略打擊敘利亞極端組織,但俄方會在經濟領域對土耳其還擊。由于土耳其在經貿方面對俄羅斯有所依賴,可能到來的經濟制裁,將讓土耳其經濟蒙受損失。 至于戰機事件將給俄羅斯與西方在敘利亞聯合反恐帶來哪些改變,德國對外關系委員會東歐中亞問題專家斯特凡·梅斯特認為,事件或許會給北約帶來分化,俄羅斯將加強與法國的合作,而土耳其則可能面臨被孤立的局面。(文/劉怡然) |
相關閱讀:
- [ 11-27]法國總統訪問俄羅斯 雙方商定交換情報加強反恐
- [ 11-27]一架米-8直升機在俄羅斯中部墜毀 機上至少15人死亡
- [ 11-27]土耳其公布“警告”俄戰機錄音 會不會向俄羅斯道歉?
- [ 11-26]俄媒:約兩千敘利亞人在俄羅斯獲得難民身份
- [ 11-26]“俄羅斯眼中的中國”藝術品展覽在莫斯科舉行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