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 光明論】“十三五”將給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2015-11-27 18:43:55? ?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孫靖 |
分享到:
|
光明網經濟訊(記者張騰飛)作為進入“新常態”以來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它不僅對中國而言意義重大,隨著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樣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秦海林,近日在接受光明網《新常態光明論》欄目記者采訪時表示,“十三五”規劃不僅體現了黨的執政思路和全體中國人民的訴求,同時隨著中國的全球化進程,也必然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為全球包容性經濟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十三五”時期存在三大發展特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內外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受制于金融危機后所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仍然不足。但秦海林表示,在步入新常態之后,中國仍然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路線圖,“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完成可謂是一項光榮的歷史使命。秦海林表示,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并促進經濟增長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在生產端實現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做到這些方面才能在“十大領域”中取得真正的突破,提升市場化程度。 “十三五”規劃將主動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而不是被動適應。秦海林解釋道,“十三五”時期我國存在以下三大發展特征: 第一,經濟結構轉型加快。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律,在經過30多年的超常規高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需要一個時期來進行調整,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不再適應當今經濟形式。在“十三五”時期,以技術創新為基點,探求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模式,不斷提升國內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實現中國經濟的深層結構優化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持續顯著提高。秦海林表示,“十三五”期間,中國城市化質量將大幅提升,戶籍政策將更加寬松,居民能夠更加自由的流動,農村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也將大大加強;政府治理水平也將不斷提高;在較為發達的地區,生態環境、醫療衛生將得到更多關注;與此同時,互聯網帶來的技術革新,必然豐富居民在各領域的消費選擇。因而,居民的生活水平將大幅提升。 第三,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提速。30多年來,中國已經出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企業。秦海林說道,在深入理解全球資本運作和國際市場規則的前提下,中國企業必將更有能力“走出去”,在基礎設施等領域造福于各國人民;通過實踐“一帶一路”戰略,進一步深化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 |
相關閱讀:
- [ 11-27]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 11-27]十三五愿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更嚴更實
- [ 11-27]十三五愿景:安全生產考核成為“硬指標”
- [ 11-27]“十三五”鐵路投資或超2.8萬億 里程2.3萬公里
- [ 11-27]通州“十三五”常住人口上限160萬 以業控人力度加大
- [ 11-26]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多"高大上"? 通州官員全面解讀
- [ 11-26]榕臺和榕港澳僑合作拓展深化有新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