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 光明論】“十三五”將給全球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2015-11-27 18:43:55? ?來源:光明網-經濟頻道 責任編輯:林晨 孫靖 |
分享到:
|
“十三五”規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近日,G20領導人會議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先后召開,這兩次會議議題都聚焦世界經濟,致力于共同行動,打造包容性世界經濟發展道路。而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進展,中國經濟將給亞太和全球經濟帶來新機遇。 秦海林向光明網記者表示,“十三五”規劃是黨和國家對于未來中國社會發展的總體構思,它不僅體現了黨的執政思路和全體中國人民的訴求,同時隨著中國的全球化進程,也必然也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十三五規劃”編制體現和蘊含著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全球戰略眼光。 首先,中國已經深深嵌入世界價值鏈當中。從需求側考慮,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而隨著購買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市場將在世界舞臺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供給側考慮,中國已經成為諸多生活、生產用重要產品的生產基地,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在美國上市。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十三五”規劃備受世界矚目,對于國內的影響都必然通過緊密的經濟聯系傳導到國際市場。 其次,中國將在全球治理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進入到21世紀以來,在全球氣體減排、區域金融一體化等重大國際議題上,中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規劃的出臺,不僅將通過國內產業政策的調整間接影響全球治理的成效,也將直接在環境、文化等領域引領中國的資源配置。 總的來看,“十三五”規劃將不僅是確保中國全面深化改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頂層設計,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中國的“十三五”規劃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完全可以在推動全球發展的語境下闡釋其偉大的世界意義。 中國將為全球經濟包容增長貢獻力量 從實際提出的理念和采取的舉措來看,“十三五”規劃秉持包容、開放和共享發展的大國格局和大國氣派。 而隨著中國全球經濟話語權的擴大,“十三五”期間,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追求“共享發展”過程中,中國將以實際行動詮釋及豐富“包容性增長”的內涵,為全球包容性經濟發展做出中國貢獻。它包括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教育公平戰略、就業優先戰略與創業扶持政策、人口發展戰略以及普惠金融戰略等多個方面。 那么,中國將如何為全球經濟包容增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呢?秦海林表示,中國可以在兩個方面發揮作用。 第一,以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為基礎。“十三五”時期,隨著經濟轉型的深入和增長方式的轉變,有進口替代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而依靠傳統動力的企業將被逐步淘汰。 秦海林說道,在技術研發的過程中,大數據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亮點。如果能利用智能技術和大數據,逐步改造傳統機械產業,把握好整個工業智能化和健康智能化的趨勢,中國將由一個工業大國、經濟大國轉變成工業強國、技術強國;中國將大大減輕經濟發展對資源、環境和勞動力的依賴,逐步實現城鄉現代化、產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和國家治理現代化。 第二,承擔大國責任。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的國際定位逐步發生變化,秦海林表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的引領者。從“一帶一路”建設到亞投行,再到去年主辦的APEC北京會議,在國際舞臺上,一大批多邊雙邊重大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國將致力于開展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中國將以友好、務實、負責任的態度為區域乃至全球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秉持包容、開放和共享發展的大國格局和大國氣派,“十三五”規劃展現了中國負責人大國的形象,蘊含著中國的全球視野和全球戰略眼光,必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 |
相關閱讀:
- [ 11-27]精準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 11-27]十三五愿景: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更嚴更實
- [ 11-27]十三五愿景:安全生產考核成為“硬指標”
- [ 11-27]“十三五”鐵路投資或超2.8萬億 里程2.3萬公里
- [ 11-27]通州“十三五”常住人口上限160萬 以業控人力度加大
- [ 11-26]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有多"高大上"? 通州官員全面解讀
- [ 11-26]榕臺和榕港澳僑合作拓展深化有新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