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內地與香港服務業合作升級推進兩地經濟轉型
2015-11-28 18:09:5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海燕 劉寶琴 |
分享到:
|
新華網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歆 王曉潔)《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的新協議27日在港簽署,標志著內地與香港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內地與香港的各界人士認為,服務業的繁榮與創新對兩地的經濟發展和轉型而言意義重大。 在協議下,內地對香港服務業全面或部分開放的部門有153個,占世界貿易組織全部160個服務貿易部門的95.6%,當中就“商業存在”的服務模式有62個部門對香港實行國民待遇。 近年來,內地與香港服務業的交流與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在香港,內地商業銀行網點星羅棋布,市民習慣使用微信,并可以用支付寶為本地手機號碼充值……兩地的服務業交流已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潤物細無聲”。 內地與香港服務業交流的蓬勃發展呈現出三個引人注目的新趨勢。 首先是雙向交流日益明顯。 如今內地已不僅是“引資者”,同時也是“投資者”。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前10月,內地對全球的非金融投資金額中近五成流向香港,達482億美元,同比增長18.8%。正在香港參加京港洽談會的北京市投資促進局副局長蘇宏表示,本屆洽談會北京方面發布的項目中,預計“走出去”的簽約項目占比將達到40%。 其次是兩地服務業交流不僅停留于經濟層面,也逐漸拓展至政府管理層面。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7日舉行的京港洽談會開幕式上表示,香港熟悉內地和國際的商業文化,是“一帶一路”基建設施的融資平臺,可以充當全球市場的“超級聯系人”,攜手內地共同開拓國際市場。 蘇宏表示,在城市發展的歷程中,香港成功治理了一系列隨城市發展而衍生的問題,積累了豐富的城市建設和管理經驗,被認為是世界城市管理的典范。特別是在城市規劃開發建設、城市運營管理、節能環保政策法規及保障體系、交通擁堵等方面,香港的經驗對北京尤為珍貴。 第三個新趨勢是圍繞科技創新的服務業交流日益增多。 一方面,香港本地的技術人才、創業團隊,紛紛涌入內地尋求發展;另一方面,香港的資本也開始在內地投資科技項目。 內地與香港的創投生態圈正在形成。2013年,前海管理局、深圳青聯和香港青協三方發起成了“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如今已吸引了兩地近百家創業團隊進駐。香港工商總會也在前海成立了創業孵化基地。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20日正式成立,局長楊偉雄27日表示,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為內地與香港提升服務業的交流提供了新的平臺,希望兩地進一步加強在創業創新方面的合作。 “在創新方面,香港的優勢是在技術方面和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劣勢就是本地市場小、技術轉化效率也不夠高。而內地的市場非常龐大,對技術的需求旺盛,這為兩地的科技創新合作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衛炳江說。 “香港的服務業很發達、經驗豐富,內地的服務業市場很大,兩地各有優勢,交流與合作有天然的動力。”香港中國商會主席陳經緯說。 陳經緯表示,服務業的發展在香港與內地的經濟轉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香港經濟需要逐漸擺脫對房地產的依賴,內地經濟發展需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在這一過程中,都離不開服務業的發展和升級。” |
相關閱讀:
- [ 11-27]《內地與香港CEPA服務貿易協議》在香港簽署
- [ 06-01]背景資料:CEPA
- [ 01-25]內地十年優惠香港CEPA貨物關稅40億元
- [ 06-19]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優于CEPA
- [ 06-19]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優于CEPA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